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乾耗的意思、乾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乾耗的解釋

消耗淨盡。 唐 杜牧 《原十六衛》:“天下每每兵亂湧溢,齊人乾耗。”《宋史·胡诠傳》:“宰相 李沆 謂 王旦 曰:‘我死,公必為相,切勿與虜講和……’ 旦 殊不以為然。既而遂和,海内乾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乾耗”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消耗淨盡
    指資源、財物或人力被完全耗盡。該釋義源自古代文獻,如:

    • 唐代杜牧《原十六衛》提到“齊人乾耗”,描述戰亂導緻民生凋敝。
    • 《宋史·胡诠傳》中“海内乾耗”指國家財力因議和而枯竭。
  2. 食品科學術語
    指冷凍食品在貯藏過程中因溫度波動,導緻水分升華、表面幹燥及質量減少的現象。

二、引申用法

  1. 消極拖延時間
    口語中可表示因無對策而被動拖延,如:“問題解決不了,隻能幹耗着”。

三、注意事項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古籍或學術場景優先參考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乾耗》的意思

《乾耗》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吃完或消耗完,特指食物或資源的消耗殆盡。

拆分部首和筆畫

《乾耗》這個詞的簡體字形由“乚”和“耗”兩個部首組成。其中,“乚”是獨立的部首,筆畫為一畫;“耗”的部首是“耒”,而它的本字叫做“貊”,“耒”的筆畫為八畫,“貊”的筆畫為17畫。

來源和繁體字

《乾耗》一詞最早記載于《莊子·齊物論》中,意為“吃盡消耗殆盡”。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乾耗」,「乾」的部首為「乙」,「耗」的部首為「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乾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乾」字的古寫法為「乹」,其形象像一個鳥嘴;「耗」字的古寫法為「貈」,多被用來表示一個野獸的形象,形狀複雜。

例句

1. 集市上的食物被一搶而空,一天之内就乾耗一空。

2. 這個地區的水資源越來越緊張,怕是很快就要乾耗殆盡了。

組詞

乾幹、乾旱、耗費、耗盡、盡耗、乾燥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耗盡、用盡、消耗殆盡

反義詞:滿足、充裕、充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