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頂踵捐糜。《平山冷燕》第一回:“聖恩汪洋如此,真不獨君臣,直如父子矣。臣等頂踵盡捐,何能報效,敢不領旨?”《平山冷燕》第五回:“乃復辱令愛小姐疏救……此天地父母所不能施之恩。而一旦轉加之罪人,真令人頂踵盡捐,不能少報萬一。”參見“ 頂踵 ”。
“頂踵盡捐”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該成語屬于較書面化的表達,常見于曆史文獻或褒揚性文本中,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其核心在于強調“毫無保留的奉獻”,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涉及實際生命的犧牲。
《平山冷燕》第一回:“臣等頂踵盡捐,何能報效,敢不領旨?”(引自)
頂踵盡捐(dǐng zhǒng jìn juān)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毫不吝啬地捐獻出所有的財物或精力。
頂字的拆分部首是頁,筆畫數為8。
踵字的拆分部首是足,筆畫數為11。
盡字的拆分部首是屍,筆畫數為6。
捐字的拆分部首是手,筆畫數為11。
《頂踵盡捐》這個成語源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形容一個人毫不吝啬地捐獻出自己的所有財物或精力,為公共利益而盡力。
《頂踵盡捐》的繁體字為「頂踵盡捐」。
在古代,「頂踵盡捐」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意義相同。
他為救助災民,頂踵盡捐。
頂天立地、踵事增華、捐助、盡力等。
無私奉獻、全心全意、齊心協力。
吝啬自私、一毛不拔、收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