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高鹜遠”是常見的書寫錯誤,正确寫法應為“好高骛遠”。以下是該成語的詳細解釋:
“好高骛遠”指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或過遠的目标,帶有貶義,強調脫離實際、不腳踏實地的态度。其中:
成語最早可追溯至北宋理學家程颢的學術主張。據《宋史·道學傳》記載,程颢批評當時學者“厭卑近而骛高遠,卒無成焉”,即輕視基礎學問而追求虛高目标,最終難有成就。
學習需循序漸進,若一味好高骛遠,反而會一事無成。
與“高瞻遠矚”不同,後者形容目光遠大且具有可行性,屬于褒義詞;而“好高骛遠”強調目标虛高且不切實際,為貶義詞。
使用該成語時需注意正确書寫為“骛”,避免與“鹜”混淆,同時結合語境判斷其貶義色彩。
《好高鹜遠》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目标高遠,追求的事情很難實現。它表達了一個人有着非常遠大的目标或理想,但是實現起來卻非常困難或幾乎不可能。
《好高鹜遠》的拆分部首是“小鹿兒頭”(好),鹜是它的後半部分。其中,小鹿兒頭的部首是“小”,鹜的部首是“鳥”。
好的拼音是"hao",它的筆畫數是5;高的拼音是"gao",它的筆畫數是10;鹜的拼音是"wu",它的筆畫數是11;遠的拼音是"yuan",它的筆畫數是7。
《好高鹜遠》一詞最早出自《呂氏春秋·孝治為本》這本古籍。它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的追求或目标被如鹜鴻過的高遠事物所吸引,導緻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
《好高鹜遠》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好高鶩遠」。鶩是鹜的繁體字,遠是遠的繁體字。
在古時候,好的寫法為「好」,高的寫法為「高」,鶩的寫法為「鵡」,遠的寫法為「遠」。
他一直追求着仕途上的高峰,但最終卻發現那隻是他心中的好高鹜遠。
高樂觀、遠見卓識、好奇心。
好高骛遠、好高勁兒、異想天開。
腳踏實地、求實務實、下不為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