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ivy Council in the Qing Dynasty] 即軍機處,清代總管軍政大權的禦前官署
四品卿銜軍機章京。——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號為軍機四卿。
自四卿入軍機。
(1).軍事,戰争。 北周 庾信 《周柱國楚國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屬以 江 南阻兵, 渚宮 邊敵,軍機警急,鋒鏑縱橫。”《陳書·高祖紀下》:“軍機未息,徵賦鹹繁。”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二:“一東方古文化國的稚兒,進 西歐 新舊文化, 希臘 希伯來 文化,劇鬥剛到短兵相接軍機迫切的戰場裡去了。”
(2).軍事機宜。《宋書·顔竣傳》:“﹝ 世祖 有疾,﹞唯 竣 出入卧内,斷決軍機。” 宋 蘇舜欽 《投匦疏》:“竊觀詔旨,既令先進軍機,後即陛試,是陛下取将帥材者也。” 張天翼 《蜜蜂·最後列車》:“幹麼車子還不來……贻誤軍機。”
(3).軍事機密。《東周列國志》第二三回:“ 豎貂 受了,遂私将 齊侯 糾合七路諸侯,先侵 蔡 ,後伐 楚 ,一段軍機,備細洩漏於 蔡 。”
(4).泛指機密。 瞿秋白 《亂彈·新英雄》:“這是《申報》洩漏了一次軍機!”
(5).軍事機謀。 陳毅 《孟良崮戰役》詩:“ 華東 戰局看神變, 陝北 軍機運妙韜。”京劇《取南郡》第三四場:“箭傷雖然身疼痛,自有軍機在心胸。”
(6).軍機處的省稱。《清朝野史大觀·清朝史料二·軍機領袖》:“ 榮祿 在軍機,勢燄尤甚。” 吳玉章 《從甲午戰争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七:“ 駱成骧 中狀元, 楊銳 入軍機,都是由這個學院出身,并以高唱‘新學’而取得高官厚祿的。”
(7).指軍機處人員。《清朝野史大觀·清朝史料二·軍機領袖》:“其餘諸軍機互相揣度,竊竊私議而已。”
“軍機”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各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清代官署名(核心含義)
指清代雍正年間設立的“軍機處”,是直接聽命于皇帝的最高軍政決策機構。其職責包括處理緊急軍務、起草诏令、參與官員任免等。例如梁啟超《譚嗣同傳》中提到的“軍機四卿”,即指當時參與變法的重要官員。
二、軍事機宜(核心含義)
指與軍事行動相關的策略、時機或重要事務。例如:
三、軍事機密(延伸含義)
指涉及國家安全的軍事秘密。例如“洩漏軍機”被曆代視為重罪,《東周列國志》中即有相關描述。
四、曆史淵源補充
該詞最早見于北周庾信的文獻,泛指戰争或軍事行動。後隨朝代演變,逐漸聚焦到戰略決策與機密事務。
注:現代語境中,“軍機”多用于曆史或文學領域,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如需查看完整古籍用例,可參考、2、5等來源。
《軍機》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軍隊中的重要事務或軍事計劃。在這個詞中,"軍"表示軍隊,"機"表示事務或計劃。
《軍機》的拆分部首分别為"冖"和"巨"。冖是包裹的意思,巨表示龐大。它的總筆畫數是10,其中"冖"部的筆畫是2,"巨"部的筆畫是8。
《軍機》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記載于《漢書·武帝紀》。在繁體字中,"軍"的上部多加點,即"軍",而"機"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以《軍機》為例,古代将軍字寫作 "軍",機字寫作 "機"。不過,這種差異并不影響意義的傳遞。
以下是一些使用《軍機》的例句:
與《軍機》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如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