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五的意思、尺五的詳細解釋
尺五的解釋
一尺五寸。極言離高處距離近。 唐 杜甫 《贈韋七贊善》詩“時論同歸尺五天”自注:“俚諺曰:‘城南 韋 杜 ,去天尺五。’” 宋 呂渭老 《滿路花·同柳仲修在趙屯》詞:“星娥尺五,佳約誤當年。” 清 黃景仁 《少年行》:“ 太白 高高天尺五,寶刀明月共輝光。”
詞語分解
- 尺的解釋 尺 ǐ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亦稱“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漢時一尺等于.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一尺長的白絹,借指小畫幅;.書信)。尺短寸長。尺牍。 量長度的器具:竹尺。 像尺的東西:鐵尺。仿尺。
- 五的解釋 五 ǔ 數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在中原建立政權的時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颛顼、
網絡擴展解釋
“尺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尺五”字面意思指一尺五寸(約合現代50厘米),但實際應用中并非強調具體長度,而是形容距離高處或權貴極近。例如唐代俚語“城南韋杜,去天尺五”,原指韋、杜兩大家族靠近皇城,後引申為地位顯赫或地理位置優越。
2.文學與曆史背景
- 詩詞引用:杜甫在《贈韋七贊善》詩中提到“時論同歸尺五天”,自注引用了上述俚語,暗喻韋杜家族地位崇高。
- 成語衍生:“去天尺五”出自宋代黃庭堅《醉蓬萊》,形容地勢極高或接近權力中心。
3.現代用法
在現代語境中,“尺五”有兩種常見引申義:
- 形容空間距離極近,如“星娥尺五,佳約誤當年”(宋·呂渭老詞)。
- 戲谑人身高矮小(部分方言或非正式場景),如“尺五身材”,但此用法需注意場合避免冒犯。
4.注意事項
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在正式文獻或詩詞賞析中,通常采用“離高位/高處極近”的原義;而口語中若用于描述身高,可能帶有調侃色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典出處,可參考杜甫、黃庭堅相關詩作(來源、6、8)。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尺五(chǐ wǔ)是一個漢字,意思是指“五寸”的長度。它的拆分部首是屍和十,共有8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度量衡制度,尺作為一種長度單位,一尺等于十寸。因此,尺五指的就是五尺,也就是約1.5米的長度。
在繁體字中,尺五的寫法保持不變,依然是尺五兩個字。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尺字的形狀稍有不同,而五字的寫法則相對固定。
以下是一個關于尺五的例句:在古代,很多建築物的高度常常被用尺五來衡量。
組詞中可以使用尺五的詞語有尺寸、尺碼,它們都與長度相關。近義詞可以包括五尺、一點五米等,表示相同的長度單位。反義詞則可以是尺六、五寸等,表示長度較大或較小的單位。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