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丛子·记问》:“子曰:‘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祥,今 宗周 将灭,天下无主,孰为来哉。’遂泣曰:‘予之於人,犹麟之於兽也,麟出而死,吾道穷矣。’”后因以“麟泣”为不祥之兆的出典。《轰天雷》第九回:“麟泣西郊悲圣讖,鰻逃东海作亡人。”
“麟泣”是一个具有典故色彩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文化中的祥瑞象征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本义与出处
该词源自《孔丛子·记问》的记载:孔子认为,天子施行德政将迎来太平时,麒麟、凤凰等祥瑞会提前出现;但当时周王朝衰亡,麒麟现身却死亡,孔子因此悲泣,感叹“麟出而死,吾道穷矣”。由此,“麟泣”被引申为不祥之兆的象征,暗含对时局动荡或理想破灭的哀叹。
文学引用
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时,常与历史兴衰相关联。例如《轰天雷》中的诗句:“麟泣西郊悲圣讖,鰻逃东海作亡人”,即通过“麟泣”暗喻王朝覆灭的预兆。
麒麟在古代被视为仁兽,象征太平盛世。其非正常死亡(如孔子所述)或异常出现,往往被赋予警示意义,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祥瑞与灾异对应治乱”的观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孔丛子》原文或相关诗词解析。
《麟泣》由两个字组成:麟和泣。麟泣指的是麟兽哭泣的意思。
麟:麻部,五笔画
泣:水部,八笔画
《麟泣》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文献《太平御览》,其中描写了一种神奇的动物麟兽,主张是有祥瑞之兆。传说麟兽哭泣是因为预示着国家或者家族的不幸。
麟泣的繁体字为「麟泣」。
在古代汉字书法中,麟和泣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在《太平御览》中两个字的写法是:麟-麟酉酉;泣-水弟少水。
1. 麟泣之声无人能听,预示着不祥之事将要发生。
2. 曾经有传闻说,只有皇帝能听到麟泣的声音。
1. 麟角:指麋鹿的角,也用来形容珍贵稀有之物。
2. 泣血:极度悲痛时眼泪带血的形容词。
1. 麒麟:中国传统神兽之一,形状像鹿,头上有角,身上有鳞的动物。
2. 哭泣:流眼泪,表示悲伤、痛苦、失望等情绪。
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