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麥的意思、浮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麥的解釋

指幹癟的麥子。可入藥。 明 馮夢龍 《山歌·久别》:“姐道:‘郎呀,你好像浮麥牽來難見麵,厚紙糊窗弗透風。’”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一·小麥》:“浮麥,即水淘浮起者……主治: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骨蒸虛熱,婦人勞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浮麥,又稱“浮小麥”,在漢語詞典及中醫藥典籍中特指幹燥、輕浮、未成熟或蟲蛀的小麥果實。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浮麥指淘洗小麥時浮于水面的幹癟籽粒,因質地輕浮而得名。其核心特征為:

  1. 形态:顆粒幹癟皺縮,表皮灰黃或淡黃,斷面白色粉性。
  2. 特性:體輕,入水漂浮,手撚易碎(參考《中華本草》"浮小麥"條目)。

二、傳統藥用釋義

中醫典籍記載浮麥性涼味甘,歸心經,核心功效包括:

  1. 斂汗固表:主治自汗、盜汗,如《本草綱目》載其"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
  2. 除煩安神:用于骨蒸勞熱、心煩失眠(參考《中藥大辭典》"浮小麥"條目)。

三、現代藥學釋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明确其基原為禾本科小麥屬植物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的輕浮幹癟果實,主要活性成分為澱粉、蛋白質及B族維生素,藥理作用以止汗、鎮靜為主。


引用來源

  1. 李時珍《本草綱目》(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3. 《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4. 《中藥大辭典》第二版

網絡擴展解釋

浮麥,又稱浮小麥,是中藥材名,指幹癟且輕浮的小麥果實,具有藥用價值。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浮麥是小麥(禾本科植物)成熟後幹癟、不飽滿的果實,因質地輕浮于水而得名。它不同于普通小麥,主要用于入藥。


二、植物學特征


三、藥用價值

  1. 性味歸經

    • 味甘,性涼,歸心經。
  2. 主要功效

    • 固表止汗:治療自汗、盜汗;
    • 除虛熱:緩解骨蒸勞熱(類似結核病引起的虛熱)、婦人勞熱等。
  3. 文獻記載

    • 《本草綱目》記載其“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
    • 《本經逢原》提到“斂盜汗,散皮腠之熱”。

四、使用注意


五、文化關聯

浮麥在民間文學中也有體現,如明代馮夢龍《山歌》以“浮麥”喻指難以相見之人,反映其輕浮易散的特性。

浮麥既是中醫藥材,也承載了一定的文化意象。如需藥用,建議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便腹暢亮趁願春茶大館登帳電風扇調筝鼎盛鬥分子匵護覆露富彊槁暴槅窗亘古奇聞刮剌剌寒儉嘩鬧華氏溫度計回信虎躍龍騰僵蹶濺裙節衣縮食阱陷激怒決局坎壇筷子舞魁艾領選六陽攏傍隆貴龍紗馬蹄金馬慵立仗某甲木路匿影藏形配合鉗蓋喬幹清才輕舫取湮沙嘴生息身無分文實塌塌勢幸輸助私急洮硯團圞鲀形目拖腸銜呂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