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豆根的意思、山豆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豆根的解釋

常綠灌木。葉互生,複葉由三片小葉組成,小葉卵圓形。花白色蝶形。莢果紫黑色。根可入藥,有解熱消炎的作用。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山豆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山豆根”的詳細解釋,綜合權威資料整理如下:

一、植物特征 山豆根是豆科山豆根屬的常綠灌木或藤狀植物,主要特征包括:

  1. 複葉由3片卵圓形小葉組成,葉柄長4-5.5厘米
  2. 開白色蝶形花,結紫黑色莢果
  3. 主根粗壯,外皮黃褐色
  4. 生長于海拔800-1350米的山谷密林中,分布于中國廣西、廣東、湖南等地及日本

二、藥用價值 作為中藥材:

  1.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主治咽喉腫痛、牙龈腫痛、口舌生瘡
  2. 成分:含苦參堿、氧化苦參堿等生物堿
  3. 用法:煎湯内服(3-6克)或研末外敷
  4. 注意:有毒需慎用,過量可能引起惡心嘔吐等中毒反應

三、名稱辨析 該植物有多個别名:苦豆根、三小葉山豆根、廣豆根(特指豆科越南槐的根)。其名稱源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苗蔓如豆,根以此名”。

注:部分網頁提及的“成語象征義”(如用山喻高尚、豆喻善良等)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文學性解讀,建議以藥用植物定義為标準認知。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山豆根》的意思

《山豆根》指的是一種名為“山豆根”的植物。它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根部肥大,形狀像豆子,主要生長在山地或草地上。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山豆根》這個詞的拆分部首依次是:山(山字旁)、豆(走之豆字旁)、根(木字旁),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山豆根》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在古漢字中,山指代高山,豆指代豆子,根指代植物的根部。綜合起來,山豆根就是指一種生長在山地上的植物的根部。

繁體寫法為「山豆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山豆根」的古漢字寫法為「山猪根」。其中,猪是豆字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我們在山上采摘了一些山豆根,打算用來做草藥。

2. 這些山豆根非常有營養,適合用來炖湯。

組詞

1. 山草豆根

2. 豆根湯

3. 山豆根茶

近義詞

1. 山藥: 山藥也是一種生長在山地的植物,其根部類似豆狀。

2. 芋頭: 芋頭是一種塊莖類植物,形狀也像豆子,常用于烹饪。

反義詞

1. 山石: 山石指的是山中的岩石,與山豆根的植物性質相反。

2. 豆苗: 豆苗是指豆類植物幼苗,與山豆根的根部形态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