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屯的意思、兵屯的詳細解釋
兵屯的解釋
(1).軍隊駐守之所。《後漢書·祭肜傳》:“﹝ 祭肜 ﹞臨終謂其子曰:‘……義不可以無功受賞,死後,若悉簿上所得賜物,身自詣兵屯,效死前行,以副吾心。’”
(2).軍隊駐守。 宋 範仲淹 《奏陝西河北攻守等策·河北備策》:“二,再議兵屯者,自來 真定府 、 定州 、 高陽關 分為三路,其所轄兵馬未甚整齊,乃有一州兵馬卻屬兩路之處,又未曉本路将來於何處控扼,合用重兵若幹,又甚處隻宜固守,合屯兵若幹及三路互相應援次第。” 宋 蘇轍 《觀大閱》詩:“承平郡國減兵屯,唯有留都一萬人。 票姚将軍 思出塞,從橫幕府諱和親。”
詞語分解
- 兵的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沖突)。 與軍事或戰争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争的争端
- 屯的解釋 屯 ú 聚集,儲存:屯糧。屯積。屯聚。 駐軍防守:屯兵。屯墾。屯田(駐軍開墾田地)。 村莊:皇姑屯。屯子(村莊)。 屯 ū 困難:屯蹇(不順利,艱難困苦)。 筆畫數:; 部首:屮;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兵屯”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
基本含義
“兵屯”由“兵”(士兵、軍隊)和“屯”(駐紮、聚集)組成,字面指軍隊駐紮一地。既表示軍隊駐守的行為,也指駐守的場所。例如《後漢書》提到“身自詣兵屯”,即前往軍隊駐守之地。
-
曆史用例與引申
- 駐所功能:漢代文獻中,“兵屯”常指邊疆防禦據點,如《後漢書·祭肜傳》中提及士兵需堅守駐防地。
- 駐守行為:宋代範仲淹在奏議中将“兵屯”與軍事部署結合,強調軍隊長期駐防以鞏固邊防。
- 軍事規模:部分語境中隱含兵力雄厚的意味,如“兵屯百萬”形容軍隊規模龐大(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
相關延伸
現代語境中,“兵屯”多用于曆史或文學描述,實際使用較少。其近義詞包括“駐軍”“屯兵”,但“兵屯”更突出聚集性和防禦性。
“兵屯”是一個兼具名詞(駐所)與動詞(駐守)含義的曆史軍事術語,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其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屯》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軍隊駐紮的地方。下面分解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兵(兩個部首,一共六畫)和屯(一共四畫)。這個詞的來源是古代漢字的使用,它是由人們根據實際情況所創造的一個詞語。在繁體字中,兵屯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形态。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在這個例子中,它們的寫法與現代相似。下面是一個例句:“這是一個兵屯,駐紮着一支強大的軍隊。”兵屯這個詞沒有特定的組詞,但它的近義詞包括軍營、軍事基地等。反義詞則可以是非軍事區、文化區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