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難質疑。 宋 葉適 《文林郎前秘書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銘》:“既從餘,初若無所論質,已而耳改目化,氣竦神湧,古今事物,錯落高下,不以涯量。”
論質(lùn zhì)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論”和“質”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分析、評議來探究事物的本質或優劣。以下是具體解析:
論(lùn)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論”釋義包含“分析和說明事理”“評定”等義項。
質(zhì)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
“質”釋義包括“本體、本質”“産品或工作的優劣程度”。
論質指通過評議、辨析以判定事物的根本屬性或質量水平,強調理性分析的過程。
“論質定價”(根據品質評定價格)、“論質析理”(剖析本質與道理)。
權威參考: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11卷:
“論質”詞條釋為“議論質詢;評斷實質”。
在學術研究中,學者需對史料論質 辨僞,考據其真實性與價值。
——引自《曆史研究方法論》(中華書局,2019年)
“論質”屬文言遺留詞彙,現代漢語多用于書面語,尤見于品質評估、學術考證等語境。
作動詞性短語,後可接賓語(如“論質其真僞”)。
權威參考: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收錄“論質”詞條,标注為動賓結構,釋義“追究實質”。
“論質”強調通過理性分析揭示事物本質,兼具“評議”與“考究”雙重含義,是漢語中表達深度辨析的核心詞彙之一。其使用需依托具體對象(如品質、真僞、價值),常見于學術、商業及文化批評領域。
“論質”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論質”由“論”和“質”兩字組成:
論難質疑(主要含義)
指在學術或辯論中提出疑問并進行探讨。例如:
宋·葉適《周君南仲墓志銘》:“既從餘,初若無所論質,已而耳改目化……”()
評判質量(引申義)
少數資料提到“論質”可指根據質量評判事物優劣,但此用法較少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飽嗅蔡暢側載畼月車鏡踳馳畜民唇揭齒寒摧朽醋栗大餐道士鵝抵牛惡衣薄食風行草偃鳳頭履麸桃豪吞橫芥花菜黃帝子孫狐狼醮筵矜谑軍需口出狂言連珠轉例課莽宕蒙頓鳴火目窕心與南園十先生喬梓切中要害囚録丘闉權許缺嘴三天沒大小扇月生寇攝讋說委倏爍樞幄瑣縷譚譚突尼斯陀羅土曜晚漏違伐偉壯霧泊五經笥賢胤下問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