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兵屯的意思、兵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兵屯的解释

(1).军队驻守之所。《后汉书·祭肜传》:“﹝ 祭肜 ﹞临终谓其子曰:‘……义不可以无功受赏,死后,若悉簿上所得赐物,身自诣兵屯,效死前行,以副吾心。’”

(2).军队驻守。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河北备策》:“二,再议兵屯者,自来 真定府 、 定州 、 高阳关 分为三路,其所辖兵马未甚整齐,乃有一州兵马却属两路之处,又未晓本路将来於何处控扼,合用重兵若干,又甚处只宜固守,合屯兵若干及三路互相应援次第。” 宋 苏辙 《观大阅》诗:“承平郡国减兵屯,唯有留都一万人。 票姚将军 思出塞,从横幕府讳和亲。”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兵屯”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析:

  1. 基本含义
    “兵屯”由“兵”(士兵、军队)和“屯”(驻扎、聚集)组成,字面指军队驻扎一地。既表示军队驻守的行为,也指驻守的场所。例如《后汉书》提到“身自诣兵屯”,即前往军队驻守之地。

  2. 历史用例与引申

    • 驻所功能:汉代文献中,“兵屯”常指边疆防御据点,如《后汉书·祭肜传》中提及士兵需坚守驻防地。
    • 驻守行为:宋代范仲淹在奏议中将“兵屯”与军事部署结合,强调军队长期驻防以巩固边防。
    • 军事规模:部分语境中隐含兵力雄厚的意味,如“兵屯百万”形容军队规模庞大(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
  3. 相关延伸
    现代语境中,“兵屯”多用于历史或文学描述,实际使用较少。其近义词包括“驻军”“屯兵”,但“兵屯”更突出聚集性和防御性。

“兵屯”是一个兼具名词(驻所)与动词(驻守)含义的历史军事术语,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兵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军队驻扎的地方。下面分解一下这个词的部首和笔画:兵(两个部首,一共六画)和屯(一共四画)。这个词的来源是古代汉字的使用,它是由人们根据实际情况所创造的一个词语。在繁体字中,兵屯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形态。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在这个例子中,它们的写法与现代相似。下面是一个例句:“这是一个兵屯,驻扎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兵屯这个词没有特定的组词,但它的近义词包括军营、军事基地等。反义词则可以是非军事区、文化区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