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屯的意思、兵屯的详细解释
兵屯的解释
(1).军队驻守之所。《后汉书·祭肜传》:“﹝ 祭肜 ﹞临终谓其子曰:‘……义不可以无功受赏,死后,若悉簿上所得赐物,身自诣兵屯,效死前行,以副吾心。’”
(2).军队驻守。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河北备策》:“二,再议兵屯者,自来 真定府 、 定州 、 高阳关 分为三路,其所辖兵马未甚整齐,乃有一州兵马却属两路之处,又未晓本路将来於何处控扼,合用重兵若干,又甚处只宜固守,合屯兵若干及三路互相应援次第。” 宋 苏辙 《观大阅》诗:“承平郡国减兵屯,唯有留都一万人。 票姚将军 思出塞,从横幕府讳和亲。”
词语分解
- 兵的解释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
- 屯的解释 屯 ú 聚集,储存:屯粮。屯积。屯聚。 驻军防守:屯兵。屯垦。屯田(驻军开垦田地)。 村庄:皇姑屯。屯子(村庄)。 屯 ū 困难:屯蹇(不顺利,艰难困苦)。 笔画数:; 部首:屮;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兵屯”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析:
-
基本含义
“兵屯”由“兵”(士兵、军队)和“屯”(驻扎、聚集)组成,字面指军队驻扎一地。既表示军队驻守的行为,也指驻守的场所。例如《后汉书》提到“身自诣兵屯”,即前往军队驻守之地。
-
历史用例与引申
- 驻所功能:汉代文献中,“兵屯”常指边疆防御据点,如《后汉书·祭肜传》中提及士兵需坚守驻防地。
- 驻守行为:宋代范仲淹在奏议中将“兵屯”与军事部署结合,强调军队长期驻防以巩固边防。
- 军事规模:部分语境中隐含兵力雄厚的意味,如“兵屯百万”形容军队规模庞大(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
-
相关延伸
现代语境中,“兵屯”多用于历史或文学描述,实际使用较少。其近义词包括“驻军”“屯兵”,但“兵屯”更突出聚集性和防御性。
“兵屯”是一个兼具名词(驻所)与动词(驻守)含义的历史军事术语,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兵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军队驻扎的地方。下面分解一下这个词的部首和笔画:兵(两个部首,一共六画)和屯(一共四画)。这个词的来源是古代汉字的使用,它是由人们根据实际情况所创造的一个词语。在繁体字中,兵屯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形态。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在这个例子中,它们的写法与现代相似。下面是一个例句:“这是一个兵屯,驻扎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兵屯这个词没有特定的组词,但它的近义词包括军营、军事基地等。反义词则可以是非军事区、文化区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