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军队驻守之所。《后汉书·祭肜传》:“﹝ 祭肜 ﹞临终谓其子曰:‘……义不可以无功受赏,死后,若悉簿上所得赐物,身自诣兵屯,效死前行,以副吾心。’”
(2).军队驻守。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河北备策》:“二,再议兵屯者,自来 真定府 、 定州 、 高阳关 分为三路,其所辖兵马未甚整齐,乃有一州兵马却属两路之处,又未晓本路将来於何处控扼,合用重兵若干,又甚处只宜固守,合屯兵若干及三路互相应援次第。” 宋 苏辙 《观大阅》诗:“承平郡国减兵屯,唯有留都一万人。 票姚将军 思出塞,从横幕府讳和亲。”
“兵屯”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析:
基本含义
“兵屯”由“兵”(士兵、军队)和“屯”(驻扎、聚集)组成,字面指军队驻扎一地。既表示军队驻守的行为,也指驻守的场所。例如《后汉书》提到“身自诣兵屯”,即前往军队驻守之地。
历史用例与引申
相关延伸
现代语境中,“兵屯”多用于历史或文学描述,实际使用较少。其近义词包括“驻军”“屯兵”,但“兵屯”更突出聚集性和防御性。
“兵屯”是一个兼具名词(驻所)与动词(驻守)含义的历史军事术语,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语境。
白熊标尺壁记兵备道倡序察只沉烽静柝承荷塍区敕画耻恚彫画焚劫福不盈眦负羸富有四海府臧鬼宿度河古垒哈喇后粮华毂荒宴火柱袷车肩承监工坚约绞鮹驾乌鹊进见礼锦纨进贤黜恶鸠盘趄避岠虚枯干老妪能解冷合合理曹掾旅社妙颜凝深牛饲旁光剽缀凭断呿陀染尘人声教丝带四征同力协契投窜五分无竟物心先旧县疣邪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