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并予以收藏。《周禮·天官·大府》:“頒其貨於受藏之府。”
“受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古代文獻和現代用法兩個層面理解:
古代文獻中的含義
源自《周禮·天官·大府》:“頒其貨于受藏之府”,指接受并予以收藏物品,多用于描述官方或正式場合對財物的管理。
現代引申義
由“受”(接受)和“藏”(隱藏)組合而成,引申為隱藏情感、保留信息或保存事物,常見于以下場景:
總結來看,“受藏”既有古代文獻中的具體動作含義,也在現代語境中衍生出抽象的行為策略,需結合具體場景理解。
受藏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物品或信息收納、儲存、保管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受的部首是“又”,總計4畫;藏的部首是“⺣”,總計1畫。
來源:受藏這個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莊子·河車》:“乾行旦複,周流而不息,淖約而不流,受到而不屈者,其藏是什也?”其中“受到”一詞即指收藏、保管之意。
繁體:《受藏》在繁體漢字中保持不變,仍然寫作「受藏」。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康熙字典》記載,古時的寫法為“受,”
例句:
1. 她将自己的珠寶收藏在一個安全的地方,以便受藏。
2. 博物館是一個珍貴文物的受藏地。
組詞:收藏、收納、保管、保留、積存。
近義詞:儲藏、貯藏、儲存。
反義詞:放出、釋放、散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