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笳箫的意思、笳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笳箫的解釋

猶笳管。 唐 杜甫 《哭韋大夫之晉》詩:“綺樓關樹頂,飛旐泛堂前。帟幕旋風燕,笳簫咽暮蟬。” 唐 李益 《五城道中》詩:“笳簫 漢 思繁,旌旗邊色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笳箫是古代兩種吹奏樂器的合稱,具體含義如下:

一、分釋詞義

    • 形似筚篥的管樂器,漢代鼓樂中的主要樂器,最初用卷蘆葉制成,後發展為竹制雙簧結構。
    • 常用于北方遊牧民族音樂,如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即以笳為名。
    • 竹制豎吹樂器,古代為多管排箫,後演變為單管洞箫,音色清幽。
    • 《說文解字》稱其“參差管樂也,象鳳之翼”,象征雅樂。

二、組合意義

三、延伸補充

建議結合《說文解字》和漢代音樂史料進一步探究具體演奏形式。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笳箫》是什麼意思?

《笳箫》是中文詞彙,指的是兩種古代的樂器。笳(jiā)是古代的一種吹奏樂器,形狀常見的是弧形,有七個音孔,用竹子制成。箫(xiāo)是一種豎吹樂器,常用竹子制成,音色柔和,音域較寬廣。

笳箫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笳箫》的拆分部首是“⺮”和“⼚”,拼音分别是“zhú”和“mián”,其總筆畫數為12。

《笳箫》的來源

《笳箫》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衛風·且有且贻》:“于以采蕙,于山之下。笳箫其容。”其中的“笳箫”指的就是樂器。後來這個詞被廣泛引用到文學作品中,并成為樂器兩種類型的代稱。

《笳箫》的繁體

《笳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筚篰」(bì fèi)。

古時候《笳箫》的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關于《笳箫》的寫法有很多種,常見的還有「筚箾」、「筚箊」和「筚筽」等等。

《笳箫》的例句

1. 他吹響笳箫,整個山谷都回蕩着悠揚的音樂。

2. 樂隊在演奏時,笳箫的聲音尤為動聽。

《笳箫》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笳鼓、箫鼓。

近義詞:笛子、吹管。

反義詞:鼓、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