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冰炭的意思、冰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冰炭的解釋

[inimical] 冰和火炭(兩相矛盾)。比喻互不相容的事物

關系惡化成冰炭一般

詳細解釋

(1).冰塊和炭火。比喻性質相反,不能相容。或以喻矛盾沖突。《韓非子·用人》:“争訟止,技長立;則彊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傷,治之至也。” 漢 東方朔 《七谏·自悲》:“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長。” 晉 陶潛 《雜詩》之四:“孰若當世士,冰炭滿懷抱。” 唐 韓愈 《聽颍師彈琴》:“ 潁 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明 張居正 《答藩伯賀澹庵》:“若如執事追往慮來,冰炭滿腹,宇宙雖大,何以自容。” 清 戴名世 《孔廟從祀議》:“ 朱 陸 之學,如冰炭之相入,黑白之相假,此是則彼非,此非則彼是,亦未可調停而中立者也。” 老舍 《趙子曰》第十二:“至于給你們說和的事,小胖子說非有 老李 不可。 老武 你知道: 歐陽 和 老李 是冰炭不能同爐的,這不叫我為難嗎!”

(2).比喻水火相濟。《淮南子·說山訓》:“天下莫相憎於膠漆,而莫相愛於冰炭;膠漆相賊,冰炭相息也。” 高誘 注:“冰得炭則解歸水,復其性;炭得冰則保其炭,故曰相愛。”按,此與前義相反,罕用。

(3).比喻危險境地。 宋 歐陽修 《辭免青州第三劄子》:“稽留君命多日,臣曉夕憂惶,如履冰炭。” 宋 司馬光 《請建儲副或進用宗室第一狀》:“臣竊見陛下自首春以來,聖體小有不康,天下之人,側足而立,累氣而息,恟恟憂懼,若蹈冰炭。”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内臣職掌紀略》:“猶恐九泉之下,尚淪鼎鑊;八難之間,永纏冰炭,所以樹其福田,濟其營魄。”

(4).時冷時熱,指世态變幻不定。 金 蔡松年 《小重山》詞:“ 東晉 風流别樣寒。市朝冰炭裡,起波瀾。得君如對好江山。”《秦併六國平話》卷上:“六國縱橫易冰炭,孤 秦 興仆等雲輪。”《宦海》第十四回:“看起來如今一班大人先生,儘有朋友在生的時候,巴結得一個錦上添花,及至朋友死了,他卻翻轉臉兒,不認得他的妻子,真是交情冰炭,跬步荊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冰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一、基本含義

冰炭由“冰”和“炭”兩種性質相反的事物組成,字面指冰的寒冷與炭火的熾熱,比喻彼此對立、無法相容的事物或關系。例如:

二、延伸含義

  1. 矛盾沖突
    多用于描述人際關系或立場對立,如“冰炭不同器而久”(《淮南子》),或現代例句“台灣族群對立勢如冰炭”。

  2. 水火相濟(罕見)
    在《淮南子》中,冰炭被解釋為“冰得炭則解歸水,炭得冰則保其炭”,象征互補依存,但此用法較少見。

  3. 危險境地
    古人用“如履冰炭”比喻身處險境,如歐陽修奏折中“曉夕憂惶,如履冰炭”。

  4. 世态變幻
    明代文獻提到“時冷時熱,指世态變幻不定”,但此義現代已不常用。

三、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幼學瓊林》《淮南子》等古籍,或查閱漢典、查字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冰炭是一個形象鮮明的詞彙,指代了極端的寒冷和極端的炙熱。下面将通過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來詳細解釋冰炭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冰炭由冫和灬兩個部首組成,冫代表"冰",灬代表"火"。它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冰炭一詞最早出現于《爾雅》這本古代漢字字典,在那個時期用來形容極度的冷和極度的熱。 繁體字: 冰炭的繁體字為"冰炭",沒有什麼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冰炭的寫法并沒有改變。它總是用冫和灬兩個部首寫成。 例句: 1. 冬天的河水結成了冰,冰面上冷得像冰炭一樣。 2. 夏天的沙灘上,烈日下的沙子熱得像火上的炭一樣。 組詞: 冰炭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彙,例如冰火兩重天、冷熱交加等。 近義詞: 冰冷、寒冷、冷涼,都可以作為冰炭的近義詞。 反義詞: 寒冷、炙熱的反義詞分别是溫暖和涼爽。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要求。如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