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淩辱蔑視。《南史·柳元景傳》:“神情慠佷,淩蔑将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弗栗恃國》:“恃其族姓,淩蔑人倫,恃其博物,鄙賤經法。” 宋 蘇轼 《論葉溫叟分擘度牒不公狀》:“臣忝為侍從,出使一路, 溫叟 似此淩蔑肆行,臣若不言,必無人更敢論列。” 清 褚人穫 《堅瓠八集·方滋饋燭》:“時 胡澹庵 謫 嶺南 , 檜 黨多淩蔑之。” 魯迅 《準風月談·二丑藝術》:“依靠的是權門,淩蔑的是百姓。”
淩蔑:侮辱,輕視。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陳希亮等》:“ 高麗 入貢,使者淩蔑州郡押拌,使臣皆本路筦庫,乘勢驕橫,至與鈐轄亢禮。”
淩衊:猶淩蔑。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趙伯美》:“先朝典故,淩衊宰相,罪在不恕。”
“淩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淩辱蔑視”,指通過言行對他人進行侮辱并表現出輕視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南史》《大唐西域記》等原著,或查閱權威詞典。
"淩蔑"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了對人或事物的輕視、蔑視以及不屑一顧的意思。
拆分部首:凵、艹
筆畫數:8畫
《淩蔑》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由兩個字形組成,分别是“淩”和“蔑”。這兩個字在古代漢語中單獨有各自的意義,但當它們組合在一起時,構成了新的意思。
《淩蔑》的繁體字為「淩蔑」。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對于《淩蔑》這個詞,其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并沒有太大的差别。在古代,人們也是使用類似的字形來表達同樣的意思。
1. 他對那位專家的意見完全不屑一顧,把它們完全淩蔑了。
2. 這個著名作家對一些小報的報道毫不在意,直接淩蔑地拒絕了采訪。
淩視、淩辱、不屑、輕視
輕蔑、看不起、蔑視、鄙視
尊重、推崇、重視、尊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