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冰炭的意思、冰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冰炭的解释

[inimical] 冰和火炭(两相矛盾)。比喻互不相容的事物

关系恶化成冰炭一般

详细解释

(1).冰块和炭火。比喻性质相反,不能相容。或以喻矛盾冲突。《韩非子·用人》:“争讼止,技长立;则彊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 晋 陶潜 《杂诗》之四:“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唐 韩愈 《听颍师弹琴》:“ 潁 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明 张居正 《答藩伯贺澹庵》:“若如执事追往虑来,冰炭满腹,宇宙虽大,何以自容。” 清 戴名世 《孔庙从祀议》:“ 朱 陆 之学,如冰炭之相入,黑白之相假,此是则彼非,此非则彼是,亦未可调停而中立者也。” 老舍 《赵子曰》第十二:“至于给你们说和的事,小胖子说非有 老李 不可。 老武 你知道: 欧阳 和 老李 是冰炭不能同炉的,这不叫我为难吗!”

(2).比喻水火相济。《淮南子·说山训》:“天下莫相憎於胶漆,而莫相爱於冰炭;胶漆相贼,冰炭相息也。” 高诱 注:“冰得炭则解归水,復其性;炭得冰则保其炭,故曰相爱。”按,此与前义相反,罕用。

(3).比喻危险境地。 宋 欧阳修 《辞免青州第三札子》:“稽留君命多日,臣晓夕忧惶,如履冰炭。”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臣窃见陛下自首春以来,圣体小有不康,天下之人,侧足而立,累气而息,恟恟忧惧,若蹈冰炭。”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犹恐九泉之下,尚沦鼎鑊;八难之间,永缠冰炭,所以树其福田,济其营魄。”

(4).时冷时热,指世态变幻不定。 金 蔡松年 《小重山》词:“ 东晋 风流别样寒。市朝冰炭里,起波澜。得君如对好江山。”《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六国纵横易冰炭,孤 秦 兴仆等云轮。”《宦海》第十四回:“看起来如今一班大人先生,儘有朋友在生的时候,巴结得一个锦上添花,及至朋友死了,他却翻转脸儿,不认得他的妻子,真是交情冰炭,跬步荆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冰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具体如下:

一、基本含义

冰炭由“冰”和“炭”两种性质相反的事物组成,字面指冰的寒冷与炭火的炽热,比喻彼此对立、无法相容的事物或关系。例如:

二、延伸含义

  1. 矛盾冲突
    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或立场对立,如“冰炭不同器而久”(《淮南子》),或现代例句“台湾族群对立势如冰炭”。

  2. 水火相济(罕见)
    在《淮南子》中,冰炭被解释为“冰得炭则解归水,炭得冰则保其炭”,象征互补依存,但此用法较少见。

  3. 危险境地
    古人用“如履冰炭”比喻身处险境,如欧阳修奏折中“晓夕忧惶,如履冰炭”。

  4. 世态变幻
    明代文献提到“时冷时热,指世态变幻不定”,但此义现代已不常用。

三、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幼学琼林》《淮南子》等古籍,或查阅汉典、查字典等权威释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冰炭是一个形象鲜明的词汇,指代了极端的寒冷和极端的炙热。下面将通过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面,来详细解释冰炭的含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 冰炭由冫和灬两个部首组成,冫代表"冰",灬代表"火"。它总共有9个笔画。 来源: 冰炭一词最早出现于《尔雅》这本古代汉字字典,在那个时期用来形容极度的冷和极度的热。 繁体字: 冰炭的繁体字为"冰炭",没有什么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冰炭的写法并没有改变。它总是用冫和灬两个部首写成。 例句: 1. 冬天的河水结成了冰,冰面上冷得像冰炭一样。 2. 夏天的沙滩上,烈日下的沙子热得像火上的炭一样。 组词: 冰炭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成不同的词汇,例如冰火两重天、冷热交加等。 近义词: 冰冷、寒冷、冷凉,都可以作为冰炭的近义词。 反义词: 寒冷、炙热的反义词分别是温暖和凉爽。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您的要求。如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粑粑白巾襃荐兵弁冰魄倡女谗惑呈奇雠冤传坐橱窗楮衲蠢迪检押春杪纯善代宗顶公对答如流反美华工禁约运动浮石酣色后哲火涂道稽殆景化旷如焜煌蔺生流美留视楼房轮渡农忙扑棰钤匮浅弱窃犯亲逖囚鏁驱奔三分散气上来上下同心绳枉水力资源梳栊肆虐诉闻托处外相绾发伪蔽乌皮勿谓言之不预也相俦翔洽小时节唬杀喜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