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超辰的意思、超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超辰的解釋

古天文術語。 漢 以前占星家用歲星(即木星)紀年,以為此星十二年運行一周天,而其實不足十二年,約為11.86年。 劉歆 創“超辰”之說以補救之,謂經過一百四十四年(按實測為八十六年)後,歲星的實際位置便超過一個星次,謂之“超辰”。亦稱“ 超次 ”。《後漢書·律曆志中》:“百四十四歲超一辰……歲從一辰,日不得空周天,則歲無由超辰。”《後漢書·律曆志中》:“ 劉歆 研幾極深,驗之《春秋》,參以《易》道……百四十四歲一超次。” 王先謙 集解:“ 惠棟 曰:‘超次即 服虔 注《左傳》龍度天門之説也。龍,歲星也。’……超次即超辰也。以列宿所在言之,謂之次;以日月所會言之,謂之辰。”參閱《宋史·天文志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超辰"是中國古代天文學術語,指歲星(木星)實際運行周期與古人觀測周期産生的誤差累積現象。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該詞源于歲星紀年法的誤差修正需求,《史記·天官書》記載:"歲星出,東行十二度,百日而止,反逆行……其早出者為赢,晚出者為縮。"

這一概念的形成可追溯至漢代,當時天文學家發現歲星實際運行周期約為11.86年,而非理想的12年周期。東漢賈逵首次提出"超辰法",每84年需減去一辰次進行修正。唐代僧一行在《大衍曆》中進一步精确計算,将超辰周期調整為每144年超一辰。

在詞源學層面,"超"表超越,"辰"指代黃道十二辰次,合指超越原定辰位。該術語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觀,既包含天文觀測的實證精神,也融合了陰陽五行學說,成為研究古代曆法演變的重要觀測指标。現代學者鄭慧生在《認星識曆》中對此有專章論述,認為超辰現象是推動中國曆法改革的關鍵因素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超辰”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一、古代天文學術語(主流含義) 源于漢代劉歆提出的歲星(木星)紀年修正理論:

  1. 原理:古人認為木星12年繞天一周(對應十二辰),但實際周期約11.86年,導緻每144年誤差累積超過一個星次。
  2. 修正方法:通過“超辰”調整歲星位置與曆法的偏差,即每過一定年限需跳過一辰(超次)以匹配實際天象。

二、成語的引申含義(少數詞典收錄) 指“超越衆人/常人”,由“超”(超越)+“辰”(代指衆人)構成。但此用法在古籍和現代漢語中均較少見,可能為部分現代詞典的擴展釋義。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阿孩兒阿特拉斯八十二好邊沙不容置辯簿土參觸憯盡策府産子抽換棰令篡逐誕毓掉盞子抵局豆脯爾格返易繁憂糞門墳羊規謨皓衣荒淫無度嘩衆取寵僭詞建義跻覽急忙忙緊貼酒觥君夫人媿荷良器蠻莫藐玩靡徙謀詢農正怒呺佩黻棄絶請成清休窮暴缺水三列宿十年窗下士農工商手急眼快通彙妥洽委泊下凡縣太爺小嬸子小娃狎遊息肌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