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舅的意思、父舅的詳細解釋
父舅的解釋
古代天子對諸侯的稱呼。同姓諸侯稱父,異姓諸侯稱舅。《書·文侯之命》“父 義和 ,汝克紹乃顯祖” 唐 孔穎達 疏:“天子之於諸侯,當稱父舅而已。”
詞語分解
- 父的解釋 父 ù 爸爸,母親的丈夫:父母。父輩。父子。父兄。 對男性長輩的稱呼:父老(一國或一鄉的長者,亦指古代鄉裡中管理公共事物的人)。伯父。舅父。 女子母 父 ǔ 老年人:田父。漁父。 同“甫”①。 女子
- 舅的解釋 舅 ù 母親的弟兄:舅舅。舅父。舅母。 妻的弟兄:妻舅。 古代稱丈夫的父親:舅姑(公婆)。“昔者吾舅死于虎”。 古代帝王稱異姓大邦諸侯為“伯舅”,異姓小邦諸侯為“叔舅”。諸侯亦稱異姓大夫為“舅”。 '
網絡擴展解釋
“父舅”是古代中國對諸侯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基本解釋
- 核心含義:古代天子對諸侯的稱呼。若諸侯與天子同姓(如周王室與姬姓諸侯),則稱“父”;若異姓(如姜姓、嬴姓等),則稱“舅”。例如,《尚書·文侯之命》中周平王稱晉文侯為“父義和”,即因晉國與周王室同為姬姓。
來源與背景
- 文獻依據:唐代學者孔穎達在《尚書正義》中解釋道:“天子之於諸侯,當稱父舅而已。”,這一說法源自周代宗法制度,通過親屬稱謂強化政治紐帶。
- 功能:通過“父舅”之稱,天子将諸侯納入家族倫理體系,體現“家國一體”的統治觀念。
補充說明
-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父舅”也指“姨父”,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引申或誤讀,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原文及孔穎達注疏(來源:、6)。
網絡擴展解釋二
父舅的意思
父舅是指父親的姐姐的丈夫,也就是指的自己的姑母的丈夫。
拆分部首和筆畫
父舅的拆分部首是父(父親)和舅(姑母),總共是5個筆畫。
來源
父舅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古代漢字中,父親的姐姐在字形上用了一個“女”字旁,而丈夫的字旁是一個替代字形的“舅”字旁,因此組成了現代的父舅這個詞。
繁體
在繁體中,父舅的寫法是「伯父」。在這種寫法中,“伯”代表姑母的意思,父舅就表示父親的姐姐的丈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父舅的寫法是「姑母夫」。這種寫法意味着自己的姑母的丈夫。
例句
1. 我的父舅對我很親切,常常給我買禮物。
2. 父舅從外地回來探親,我們全家都很開心。
3. 姐姐的丈夫是我的父舅。
組詞
舅妃、舅甥、舅氏、舅樓、舅母
近義詞
伯父、姑父、叔父
反義詞
姑丈(指父親的妹妹的丈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