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鬥食的意思、鬥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鬥食的解釋

(1).謂日食一鬥糧。《墨子·雜守》:“鬥食,終歲三十六石;參食,終歲二十四石。” 孫诒讓 間诂引 蘇時學 曰:“據下言鬥食食五升,又言日再食,是一食五升,再食則一鬥,以終歲計之,當三十六石也。”

(2).俸祿微薄的小官。《戰國策·秦策三》:“其令邑中自鬥食以上,至尉、内史及王左右,有非相國之人者乎?”《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百石以下有鬥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 顔師古 注:“《漢官名秩簿》雲:鬥食月奉十一斛,佐史月奉八斛也。一説,鬥食者,歲奉不滿百石,計日而食一鬥二升,故雲鬥食也。” 宋 司馬光 《遠謀》:“上自公卿,下及鬥食,自非憂公忘私之人,大抵多懷苟且之計,莫肯為十年之規,況萬世之慮乎?”

(3).泛指食俸祿者,即官吏。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二:“萬不至章甫縫掖之士,尺闆鬥食者流,獨無含咀宮商,規橅 秦 柳 者。”

(4).謂生活清貧。 宋 葉適 《朝請大夫司農少卿高公墓志銘》:“今 高 氏子弟往往耦耕鬥食,密房壞戶,一燈熒熒,挾冊呻吟,如布衣寒士。”


亦作“鬭食”。見“ 鬥蝕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鬥食”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日食一鬥糧
    源自《墨子·雜守》記載的古代軍糧分配制度,指每日消耗一鬥糧食。根據蘇時學的注解,若每日兩餐、每餐五升,全年總計消耗三十六石糧食。

  2. 俸祿微薄的小官
    漢代低級官吏的官秩,俸祿不滿百石,按日計算僅有一鬥二升糧食。《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鬥食月奉十一斛”,佐史更低,體現了漢代官階的等級制度。

  3. 泛指官吏
    廣義上代指所有領取俸祿的官員,如《戰國策·秦策三》提到“鬥食以上”指從基層官吏到高級官員的群體。

  4. 生活清貧
    後引申為形容生活拮據的狀态,但此用法較少見,多見于文學作品中。

二、曆史背景

三、引用典籍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官名秩簿》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鬥食(dǒu shí)這個詞指的是人們在餐桌上為了食物而争奪或競争的現象。鬥食的部首拆分為 "鬥" 和 "食",其中鬥的部首為 "鬥",食的部首為 "食"。 鬥的筆畫數為2畫,食的筆畫數為9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們在食物供應緊張的時期為了自身的生存而争奪食物。如今,鬥食可以指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在美食面前競相争奪。 繁體字中,鬥食的寫法為「鬥食」。 在古時候,鬥食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指的都是人們争奪食物的行為。 例句:在飯館裡看到那兩個人鬥食,争相夾菜,簡直讓人大跌眼鏡。 相關的組詞有:鬥争、食欲、食物、競争。 鬥食的近義詞可以是争食、争相夾菜。 反義詞可能是和諧共享、友好用餐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