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安期生 。 唐 李白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詩:“我昔 東海 上, 勞山 飡紫霞。親見 安期公 ,食棗大如瓜。”參見“ 安期生 ”。
“安期公”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名,其詳細解釋如下:
“安期公”即“安期生”,是秦漢時期傳說中的仙人,多見于道教典籍和詩詞作品。此名稱在不同文獻中常被交替使用,如唐代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詩中提到“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漢典等權威詞典也明确标注兩者為同一人物。
仙人形象
安期公是道教神話中的代表人物,傳說他曾在東海蓬萊仙山修煉,以“食巨棗、駕鶴仙遊”聞名。《史記·封禅書》記載秦始皇曾派遣方士尋訪他求長生之術,側面印證其神話地位。
文學引用
李白的詩句将安期公與仙境意象結合,凸顯其超凡形象;宋代詩詞中也常見以“安期生/公”比喻隱逸或長壽,如蘇轼“安期與羨門,何處骨俱靈”。
民間故事衍生
部分資料提到“安期公”被賦予關心民衆安全的内涵(如巡視民間、解決隱患),但此說法多見于近現代解釋,古典文獻中未明确記載,可能是對詞語的引申解讀。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記·封禅書》或道教典籍《雲笈七籤》。
安期公是一個中國古代的稱號,指的是位于古代中國東部地區的一個行政職位。
安期公的拆分部首是宀和彳,其中宀表示“宀字頭”,彳表示“行人字旁”。安期公由10個筆畫組成。
安期公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指的是安期國的國君。
繁體字“安期公”保留了原始字形,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安期公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安”字的右側上方多帶有一個“宀”部分,“公”字的左側下方帶有一個“厶”部分。
1. 安期公是古代中國東部地區的行政職位。
2. 據《左傳》記載,安期公是安期國的國君。
安期公沒有具體的組詞形式,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專有名詞。
安期公的近義詞包括“安期國君”、“安期國主”。
由于安期公是一個專有名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