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litary supplies] 軍隊所需的物資和器材;軍需
指軍用物資。《吳子·料敵》:“軍資既竭,薪芻既寡。”《宋書·索虜傳》:“會臺送軍資至, 憐 往迎之。”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經 羅大綱 帶領人馬前去打破,方得小路出關,得火藥十餘擔,方有軍資。”
“軍資”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悠久的詞彙,指軍隊所需的物資和器材,涵蓋糧秣、彈藥、武器、裝備、食品、衣物等,屬于“軍需”範疇。以下是詳細解釋:
“軍資”貫穿古今,是軍事領域的基礎概念,既包含具體物資,也涉及戰略資源的統籌管理。需注意的是,不同曆史時期其具體内容會隨技術發展而變化。
《軍資》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軍”意為軍隊,指代國家組織起來的武裝力量;“資”意為資金、物資、資源,指代軍隊所需的物質供應。
因此,《軍資》的意思是指軍隊所需的物資、資源或資金。
《軍資》一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冖”和“貝”,其中,“冖”是“軍”的部首,表示與軍事相關;“貝”是“資”的部首,表示與財富或資源相關。
《軍資》的總筆畫數為11畫,其中,“軍”的筆畫數為6畫,“資”的筆畫數為5畫。
《軍資》一詞的來源比較晚,是現代漢語詞彙。在古代漢字演化過程中,沒有出現“軍資”這個具體概念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軍資”仍然保持相同的寫法,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并沒有“軍資”這樣的詞語。不過,可以将“軍”和“資”這兩個字單獨考慮。
“軍”字的古代寫法:戈 + 冖 + 入。表示軍隊中的戈兵進入行動。
“資”字的古代寫法:貝字的本義是貝殼或貝狀物,古時貝殼被認為是財富的象征。而“資”則是在貝字基礎上加上“止”的字旁,表示財富停留在一個地方。
1. 因為戰争的原因,國家增加了對軍隊的軍資投入。
2. 軍資保障是軍隊正常運行的重要條件之一。
軍事、軍隊、資金、財富、物資、資源、投入、保障等。
軍需、軍備、軍事物質、軍需物資等。
民資、民用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