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和順貌。《北史·文苑傳·庾信》:“身長八尺,腰帶十圍,容止頽然,有過人者。”《新唐書·回諲傳》:“性靜慎,勤總吏職,諸僚或出遊, 諲 獨頽然據案,鉤視簿最, 翰 益親之。” 宋 蘇轼 《保母楊氏墓志銘》:“年三十,始隸 蘇氏 ,頽然順善也。”
2.頹放不羁貌。《南史·賀琛傳》:“ 琛 了不酬答,神用頽然。”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琴趣》:“如 孫登 彈琴,頽然自得,風神超邁,若遊六合之外者。”《明史·文苑傳二·唐寅》:“ 寅 詩文,初尚才情,晚年頽然自放,謂後人知我不在此,論者傷之。” 陳田 《明詩紀事丙籤·丁镛》:“ 鳳儀 耽詩,尤愛佳山水,生平多出宿山寺,栖託清曠,焚香對書,頽然自適。”
3.坍塌貌。 宋 葉適 《高夫人墓志銘》:“夫人已歸,則廢寺頽然。”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盧植墓》:“ 涿 境東南有 漢 盧植 墓,土人呼為 南臺 。 金 王寂 詩:‘ 南臺 故址今頽然, 漢 盧植 墓疑相傳。’”
4.倒下貌。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引觴滿酌,頽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宋 梅堯臣 《永叔贈酒》詩:“誰識我為我,賓主各頽然。” 清 吳偉業 《行路難》詩之十八:“不如飲一鬥,頽然便就醉,執法在前無所畏。” 艾青 《生命》詩:“它将鼓舞自己,直到頹然地倒下!”
5.委靡不振貌。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佐》:“忽覺兩耳中有車馬聲,因頽然思寝。頭纔至席,遂有小車朱輪青蓋,駕赤犢出耳中。” 明 文徵明 《晏起》詩:“林下将迎寡,頽然萬事捐。” 清 龔自珍 《縱難送曹生》:“為之,且左右顧視,踆踆而獨往,其愀然悲也夫!其頽然退飛也夫!”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二:“門外初秋早上的陽光,抹在我頹然的臉上。”
6.衰老貌。 宋 王安石 《四皓》詩之二:“頽然此四老,上友千載魂。采芝 商山 中,一視 漢 與 秦 。” 清 孫鼎臣 《淩豐叔哀辭》:“纔四十,頽然如老翁。”
7.糊塗無知貌。 宋 蘇轼 《東坡志林·論修養帖寄子由》:“而世之昧者,便将頽然無知,認作佛地。”一本作“頺然”。
“頽然”是“頹然”的異體字寫法,現規範用字為“頹然”。以下是詳細解析:
讀音與字形
核心字義
用法與語境
近義詞與反義詞
提示:若您需要特定文獻中“頹然”的語境分析,建議補充例句或出處,以便進一步解讀。
頽然(tuí rá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堕落、頹廢、不興。形容無望、沒有精神、毫無生機。
頽這個字的部首是頁(yè),共有10個筆畫;然這個字的部首是火(huǒ),共有12個筆畫。
頽然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由兩個漢字組成而成。在古代文獻中可以追溯到早期。它的意思一直延續至今。
頽然的繁體字為頹然,拼音為tuí rán。繁體字常見于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地的漢字書寫中。
在古代,頽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和寫法發生了一些變化。然而,這些變化并不會改變字的意義。
1. 他因為長時間失業感到頽然無力。
2. 戰争的摧殘使這個城市變得頽然不堪。
1. 頽亂(tuí luàn):形容非常混亂、無秩序。
2. 頽唐(tuí táng):形容明顯的堕落和頹廢。
3. 頽靡(tuí mǐ):形容精神極度頹廢、意志消沉。
頹廢、堕落、衰敗、萎靡、失望。
興旺、盛況、振奮、振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