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安期生 。 唐 李白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诗:“我昔 东海 上, 劳山 飡紫霞。亲见 安期公 ,食枣大如瓜。”参见“ 安期生 ”。
“安期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名,其详细解释如下:
“安期公”即“安期生”,是秦汉时期传说中的仙人,多见于道教典籍和诗词作品。此名称在不同文献中常被交替使用,如唐代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诗中提到“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汉典等权威词典也明确标注两者为同一人物。
仙人形象
安期公是道教神话中的代表人物,传说他曾在东海蓬莱仙山修炼,以“食巨枣、驾鹤仙游”闻名。《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曾派遣方士寻访他求长生之术,侧面印证其神话地位。
文学引用
李白的诗句将安期公与仙境意象结合,凸显其超凡形象;宋代诗词中也常见以“安期生/公”比喻隐逸或长寿,如苏轼“安期与羡门,何处骨俱灵”。
民间故事衍生
部分资料提到“安期公”被赋予关心民众安全的内涵(如巡视民间、解决隐患),但此说法多见于近现代解释,古典文献中未明确记载,可能是对词语的引申解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史记·封禅书》或道教典籍《云笈七签》。
安期公是一个中国古代的称号,指的是位于古代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行政职位。
安期公的拆分部首是宀和彳,其中宀表示“宀字头”,彳表示“行人字旁”。安期公由10个笔画组成。
安期公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指的是安期国的国君。
繁体字“安期公”保留了原始字形,没有任何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安期公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其中,“安”字的右侧上方多带有一个“宀”部分,“公”字的左侧下方带有一个“厶”部分。
1. 安期公是古代中国东部地区的行政职位。
2. 据《左传》记载,安期公是安期国的国君。
安期公没有具体的组词形式,因为它本身已经是一个专有名词。
安期公的近义词包括“安期国君”、“安期国主”。
由于安期公是一个专有名词,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