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午的意思、下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午的解釋

(1) [afternoon]∶一天當中中午到日落的一段時間

那天下午,盡管天還很亮,我們被迫宿營了

(2) [evening]∶大約從中午至黃昏的一段時間

詳細解釋

從正午十二點到半夜十二點的一段時間,一般指從正午十二點後到日落的一段時間。《水浒傳》第二四回:“三人又吃幾盃酒,已是下午的時分。”《儒林外史》第十六回:“直到下午,他哥纔尋了來,反怪兄弟不幫他搶東西。” 茅盾 《賽會》:“下午四點鐘光景,天空的烏雲愈來愈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下午”是現代漢語中表示時間範疇的常用名詞,其核心定義為“太陽位于中天後至日落前的時間段”。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權威解釋,該詞特指“從正午十二點到日落前的時間區間”。這一時間概念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具體化特征:

  1. 時間劃分基準 依據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的天文标準,下午以真太陽時正午(太陽過中天)為起點,至日沒時刻結束。現代計時體系中通常采用平太陽時,将12:00至18:00劃定為下午時段。

  2. 詞源演變 “午”在甲骨文中象形日晷投影指向正南方,《說文解字》注“午,啎也”,後引申為日中時分。前綴“下”表示時間推移方向,構成“太陽運行過中點後”的語義組合。

  3. 方言差異 據《漢語方言大詞典》記錄,吳語區存在“下半日”的等價表述,閩南語則使用“下晡”特指15:00-17:00的時段,反映出地域文化對時間顆粒度的不同劃分方式。

  4. 文化象征 民俗學研究顯示,傳統曆法中将“下午”與“陽中之陰”相關聯,在《協紀辨方書》等典籍中,此時段被認為適宜進行文書籤署、商貿交易等社會活動。

網絡擴展解釋

“下午”是漢語中常用的時間名詞,指一天中從中午到傍晚的時段。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時間範圍劃分

    • 通常以太陽位置為參考:從正午(太陽位于天空最高點,約12:00)到日落前(約17:00-18:00)。
    • 現代生活中,一般将12:00至18:00定義為下午,部分場合會延至日落時間。
  2. 文化與社會應用

    • 工作安排:常見于“下午會議”“下午茶”(源于英國,約15:00-17:00)。
    • 語言習慣:口語中常簡化為“下晝”(方言)或與具體鐘點結合,如“下午三點半”。
  3. 相關概念對比

    • 與“中午”區别:中午特指11:30-13:00的短暫時段。
    • 與“傍晚”銜接:傍晚(約17:00-19:00)是下午向夜晚過渡的階段。
  4. 特殊領域定義

    • 天文學:以真太陽時計算,從太陽過中天到日落。
    • 古代計時:中國傳統将下午對應“未時”(13:00-15:00)至“酉時”(17:00-19:00)。

示例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挨捕安業班點表面必方碧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世超凡存理怠曠憚色德聲冬釀頓壯惡刹風雲月露負俎官齋瓜田雇傭觀點盍徹和蕃嘩呶黃面老子緘劄較駁積瘕忌奶勁兵緊不緊緊行無好步九幽可生朗嘯羅薦滅口命令主義凝重鈕樞鋪尺旗檔竊赀桑林三李商論沈達視界釋口水觀蒜條繐裳倠丑天人之辯問荊溫毅霧勃鸂鷘邪散燮燮戲鴻堂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