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制六律管。 唐 杜甫 《小至》詩:“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飛灰。” 仇兆鳌 注:“《漢書》:以葭莩灰實律管,候至則灰飛管通。冬至之律,為黃鐘也。葭,蘆也。琯以玉為之,凡十有二;六琯,舉律以該呂也。” 宋 朱淑真 《冬至》詩:“八神表日占和歲,六琯飛葭動細灰。” 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二》:“吹噓有藉,幸同六琯飛灰。”
“六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音律、節氣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六琯(liù guǎn):指玉制的六律管,屬于古代用于測定節氣、音律的樂器。
“六琯”融合了古代天文、音樂、文學三重内涵,既是科學儀器的體現,也是詩歌中的文化意象。其核心關聯點為:玉制律管→節氣觀測→音律規範→文學隱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律曆志》或仇兆鳌《杜詩詳注》等典籍。
六琯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傳統意義指的是以六根琅琅發聲的樂器。
根據《康熙字典》的介紹,六琯的部首是玉,并且擁有19個筆畫。
六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音樂文化。根據曆史記載,《周禮》中有“樂正之官掌作六琯”的記載。另外,在《史記·五帝本紀》中也有關于六琯的提及。
繁體字“六琯”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根據古漢字的演變,六琯在不同時期有着不同的字形。初期的六琯在形狀上與現代相似,後來發展為右邊加上“串”的形态,并逐漸演化成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形态。
1. 《詩經·魏頌·羔裘》中有“穆穆六琯,言協其行。”的句子,描述了六琯的音樂聲。
2. 他操控着六琯串編織出美妙的音樂。
六十琯、琯瑯六風、樂器琯瑯、六弦琯瑯。
六條琯、琯繯、玉琯。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