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琯的意思、六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琯的解釋

玉制六律管。 唐 杜甫 《小至》詩:“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飛灰。” 仇兆鳌 注:“《漢書》:以葭莩灰實律管,候至則灰飛管通。冬至之律,為黃鐘也。葭,蘆也。琯以玉為之,凡十有二;六琯,舉律以該呂也。” 宋 朱淑真 《冬至》詩:“八神表日占和歲,六琯飛葭動細灰。” 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二》:“吹噓有藉,幸同六琯飛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六琯(liù guǎn),是中國古代天文律曆與禮樂文化中的重要概念,特指用以候測節氣、校正音律的六支玉制律管。其釋義可從以下維度展開:


一、核心釋義

指古人以玉管(或竹管)制成的六支标準律管,對應十二律中的“陽律”(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用于觀測地氣變化以确定節氣,同時作為校正樂律的基準器。《禮記·月令》載:“(孟春之月)律中太簇”,曆代注疏均以“六琯飛灰”解釋節氣與律呂的對應關系。


二、字源與形制考據


三、天文與律曆功能

  1. 候氣測時

    六琯對應二十四節氣中的關鍵節點。如冬至陽氣生,黃鐘律管灰飛;夏至陰氣起,蕤賓律管響應。此制見于《後漢書·律曆志》:“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案曆而候之,氣至則灰動”。

  2. 樂律标準

    六陽律(六琯)與六陰呂(六呂)構成十二律呂體系,為古代禮樂制度的音高校準依據。《周禮·春官》載“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鄭玄注“六律”即陽律六琯。


四、文化象征與衍生意義


參考文獻溯源

  1. 《禮記正義·月令》(孔穎達疏)
  2. 《說文解字·玉部》(許慎)
  3. 《漢書·律曆志》(班固)
  4. 《後漢書·律曆志》(範晔)
  5. 《周禮注疏·春官宗伯》(鄭玄注)
  6. 《春秋繁露·四時之副》(董仲舒)
  7. 《杜工部集·小至》(杜甫)

網絡擴展解釋

“六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音律、節氣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六琯(liù guǎn):指玉制的六律管,屬于古代用于測定節氣、音律的樂器。


二、古代用途與象征

  1. 節氣測定
    古人将葭莩灰(蘆葦内膜燒成的灰)填入律管,置于密室。冬至時陽氣初生,相應律管中的灰會被吹動,象征季節更替。
  2. 音律規範
    六律管用于校正音高,是宮廷禮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文學引用示例

  1. 杜甫《小至》
    “吹葭六琯動飛灰”一句,描述冬至時律管飛灰的自然現象,暗喻時間流轉。
  2. 朱淑真《冬至》
    “六琯飛葭動細灰”同樣以六琯象征節氣變化,展現文人借物抒懷的傳統。

四、綜合總結

“六琯”融合了古代天文、音樂、文學三重内涵,既是科學儀器的體現,也是詩歌中的文化意象。其核心關聯點為:玉制律管→節氣觀測→音律規範→文學隱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律曆志》或仇兆鳌《杜詩詳注》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傍黑兒蝙蝠變化身鸊鶙不忍場藿長生花禅觀襯領癡蠅磁療詞仙大鲵的耗定場白冬華分愛風餐水宿馚馧孚合高擡貴手觥舡過勝寒草阖匵谾谼烘托渲染緩帶之思焦僥牢直蠟楂連史龍骸耄年輾然鵬鶱偏紀切脈青嶂寝壞閏日聲名人十姓百名收賄耍戲梳妝似曾隨肩隨圓就方唐中談論題説土地菩薩玩好文敏五筆字型電腦銜石填海嫌韻遐蹤僁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