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誇毗的意思、誇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誇毗的解釋

以谄谀、卑屈取媚于人。《詩·大雅·闆》:“天之方懠,無為誇毗。” 毛 傳:“誇毗,體柔人也。” 朱熹 集傳:“誇,大;毗,附也。小人之於人,不以大言誇之,則以諛言毗之也。”《後漢書·崔駰傳》:“夫君子非不欲仕也,恥誇毗以求舉。” 李賢 注:“誇毗,謂佞人足恭,善為進退。”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三:“如何誇毗子,作色懷驕腸。” 宋 梅堯臣 《張斯立遂州司理》詩:“去勿藉芳草,世俗多誇毗。” 梁啟超 《變法通議》:“誇毗成風,憚于興作,但求免過,不求有功。”


谄媚阿谀。 唐 顧況 《拟古》詩之二:“任彼聲勢徒,得志方誇毗。”參見“ 誇毗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誇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但核心指向谄媚、卑屈的行為或性格。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誇毗”指以谄谀、卑屈的态度取媚他人,形容人缺乏骨氣或獨立人格,帶有明顯的貶義。例如《詩經·大雅·闆》中提到“天之方懠,無為誇毗”,毛傳注釋為“體柔人也”,即趨附他人、卑躬屈膝之态。

二、詞源與演變

  1. 古代經典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朱熹在《詩集傳》中進一步解釋:“誇,大;毗,附也。小人之于人,不以大言誇之,則以谀言毗之也。”
  2. 曆史批評
    顧炎武曾批判“誇毗”之性為“奴才之性”,強調其表現為苟且自保、畏忌因循,并指出這一劣性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

三、使用場景

四、注意差異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誇毗”誤釋為“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這與傳統權威釋義相悖,需結合古典文獻及權威考據理解。

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詩經》《後漢書》原文或顧炎武相關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誇毗

誇毗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起源于中國古代。下面将介紹誇毗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意思

誇毗可以指人或事物的優點、長處、才能等,也可以指向别人贊美、稱贊。這個詞一般用來表達對他人美好事物的贊揚。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誇毗的拆分部首是夊和毛,由6個筆畫組成。

來源

誇毗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誇父》一篇中,描述了誇父追逐太陽的故事。在這篇詩中,誇父被描述為勇氣十足、不怕艱險的形象,所以誇毗逐漸演變為贊美他人的正面詞語。

繁體

誇毗的繁體字是「誇毗」。

古時候漢字寫法

誇毗在古代寫法中,誇字由左右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人」字旁,右邊是「誇」字旁。毗字則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畢」字旁,下面是「毛」字旁。

例句

1. 他在演講中誇毗了全班同學的努力和創造力。

2. 這篇文章誇毗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精湛的表達能力。

組詞

誇毗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誇獎、誇口、毗連等。

近義詞

誇毗的近義詞有稱贊、贊美、吹捧。

反義詞

誇毗的反義詞有貶低、抨擊、诋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