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屋。《左傳·襄公十七年》:“吾儕小人皆有闔廬以辟燥濕寒暑。” 楊伯峻 注:“此闔廬為一詞,意即屋宇、房舍。” 明 宋濂 《燕書》之八:“吾儕小人得有闔廬以蔽風雨者,非君賜與!”
“阖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綜合如下:
阖廬(拼音:hé lú)指住屋、住宅,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普通人的居所。例如《左傳·襄公十七年》記載:“吾侪小人,皆有阖廬,以辟燥濕寒暑。”
文獻出處
語境特點
多用于形容平民或普通人的居所,強調房屋的遮風避雨功能,而非豪華建築。
代指吳王阖闾
在部分文獻中,“阖廬”與“阖闾”通用,指春秋時期吳王阖闾(如《史記·吳太伯世家》)。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字義分解
“阖廬”主要含義為普通住宅,屬古代書面用語。需注意與“阖闾”(吳王名)的區分,二者雖音近但語義不同。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及漢典等古籍工具書。
阖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阖”和“廬”。
拆分部首:阜、廣
拆分筆畫:阖(8畫)、廬(11畫)
阖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大車》:“阖廬有臘,溫酒孔庶。”其中,“阖廬”意指整個廬舍,引申為整個家庭的意思。
阖廬的繁體字為“闔廬”。
古時候,阖廬的寫法是古文體,稍有些變化。阖的寫法為“閤”,廬的寫法為“廬”。
1. 家中阖廬,和睦相處,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周末。
2. 阖廬共襄盛世,共建美好未來。
阖家、廬舍、廬山、阖家團圓
家宅、家庭、居所
分離、分散、散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