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遁暑的意思、遁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遁暑的解釋

猶避暑。 三國 魏 曹植 《蟬賦》:“隱柔桑之稠葉兮,快啁號以遁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遁暑”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通過遷移或躲避的方式避開炎熱氣候,可拆解為“遁”(逃避、隱藏)與“暑”(炎熱天氣)的意象組合。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與自然避暑行為相關,例如《莊子·逍遙遊》中“偃鼠飲河,不過滿腹”的隱喻,暗含生物在酷暑中尋求生存空間的智慧。

從詞源發展來看,“遁暑”的構詞邏輯符合漢語“動賓結構”的衍生規律,類似“避雨”“乘涼”等生活化表達。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别強調“遁”字“逃避而深藏”的雙重意蘊,這為理解“遁暑”增添了空間維度上的文化内涵。

現代語言學家在《漢語大詞典》(鍊接:www.hanyudacidian.cn)中将該詞釋作“躲避炎熱”,并收錄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蟬蛻遁暑”的藥用記載,印證了古人将自然現象與養生實踐結合的認知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當代普通話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方言或文學性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遁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dùn shǔ,字面意為“逃避暑熱”,即通過離開炎熱環境來避暑。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的《蟬賦》:“隱柔桑之稠葉兮,快啁號以遁暑”,描寫蟬藏身桑葉間躲避酷暑的情景。

二、引申含義

  1. 行為層面:指人們主動選擇涼爽之地(如山林、水邊)度過夏季,與現代“避暑”含義相近。
  2. 文學意象:在古詩詞中常借自然景物(如蟬、樹蔭)隱喻對舒適環境的追求,或表達隱逸之情。

三、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蟬賦》原文或相關詩詞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百舸褒禅山别鶴孤鸾避風港參畢陳隋調辰夜穿決傳示觸緒疵下錯寶頂飾丁則分愛糞坑歸栧寒燎橫虐華辇揮弓溷人胡髯鹄衣僭竊椒鶴文石噭噭寂漻荊江鬏勒可什口幹舌焦虧汙遼歌龍洋論敵洛陽社美術字迷怖逆讦袍铠欽負取人熱中人若存若亡蓐蟻三書六禮善薦霜甲說親道熱櫢檽蒐索貪漁天禀天禍梯崖響版向赴遐壤協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