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跌倒。 漢 陸賈 《新語·本行》:“及 閔 周室之衰微,禮義之不行也,厄挫頓仆,歷説諸侯,欲匡帝王之道。”《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士卒傷病,流曳道路,或頓仆坑壑,或見略獲,存亡忿痛,大小呼嗟。”《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嘉平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頓仆,颠倒而僵仆也。”《新唐書·李渤傳》:“時 敬宗 晏朝 紫宸 ,入閤,帝久不出,羣臣立屏外,至頓仆。” 清 吳骞 《扶風傳信錄》:“ 緑嬰 在母旁,展足傚之,頓仆而啼。”
“頓仆”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本義與引申義兩個層面分析:
一、本義解析
“頓”在古漢語中可表“跌倒”義,《說文解字》釋為“下首也”,即頭部觸地;“仆”指向前傾倒,《廣雅》注“僵也”。二者組合為“頓仆”,描述因外力或體力不支而突然倒地的動作,例如《漢書·貢禹傳》載“誠恐一旦蹎仆氣竭”,其中“蹎仆”即同“頓仆”,表跌倒狀态。
二、引申義發展
三、語用特征
該詞屬書面語,多用于曆史文獻、文學創作及專業醫學文本,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其搭配對象包括具象動作(如“頓仆于地”)及抽象概念(如“壯志頓仆”),語境需符合莊重或專業性表達需求。
參考來源:
“頓仆”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頓仆”是一個兼具具體動作與抽象含義的古漢語詞彙,常見于曆史文獻和軍事記載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引申用法,可參考《新語》《資治通鑒》等原文。
挨脫百日紅八節灘變徵躃躃逼齒菠棱長蚑抽考丑誣春雨淬鑒存留道東說西打下手底糞地廣人稀惇叙發镘風雨時若忿懫拂袖幹國幹爽海蘿賀慶鹘鸰眼假器積留湛浸襟聯拘梗開疆課曆可人爛烨練鵲力盡筋疲淩壓六如茅苫瞥見憑隆匹人淺謬其道無由窮域三版升封蛇蚓死身分死生宿衛貼承土碼子忘生舍死屋場五管下巴颏犀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