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仆的意思、頓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仆的解釋

猶跌倒。 漢 陸賈 《新語·本行》:“及 閔 周室之衰微,禮義之不行也,厄挫頓仆,歷説諸侯,欲匡帝王之道。”《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士卒傷病,流曳道路,或頓仆坑壑,或見略獲,存亡忿痛,大小呼嗟。”《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嘉平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頓仆,颠倒而僵仆也。”《新唐書·李渤傳》:“時 敬宗 晏朝 紫宸 ,入閤,帝久不出,羣臣立屏外,至頓仆。” 清 吳骞 《扶風傳信錄》:“ 緑嬰 在母旁,展足傚之,頓仆而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頓仆”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出處與例句

  1. 漢代文獻:
    陸賈《新語·本行》中描述周室衰微時提到“厄挫頓仆”,指周王朝在困境中如同跌倒般衰落。
  2. 三國時期:
    《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記載士兵因傷病“頓仆坑壑”,形容士兵在戰場上跌倒或死亡的情景。
  3. 後世注釋:
    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中解釋“頓仆”為“颠倒而僵仆也”,強調其動作的突然性和狼狽性。

結構與用法

“頓仆”是一個兼具具體動作與抽象含義的古漢語詞彙,常見于曆史文獻和軍事記載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引申用法,可參考《新語》《資治通鑒》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仆這個詞的意思是突然跌倒或摔倒。它的拆分部首是頁部并且由10個筆畫構成。頓仆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而且在繁體字中保留着相同的寫法。 古時候,頓仆這個詞的漢字寫法不同于現代常用的簡化字,而是以繁體字形式出現。例如,繁體字“顛仆”就是古代寫法。它們在書寫上相對比較複雜,但是字義保持不變。 以下是關于頓仆的一些例句: 1. 他不小心踩到了香蕉皮上,頓仆在地。 2. 滑雪時,他失去了平衡,頓仆在雪地裡。 3. 小狗一不小心撞到了桌子,頓仆在地上。 關于頓仆的一些組詞可以包括:頓然、頓足、頓時等。這些詞可以用來形容或者加強頓仆這一動作的突然性或程度。 近義詞可以是摔倒、倒地、摔跤等。這些詞都可以用來表達同樣的意思,即突然跌倒或摔倒。 反義詞可以是站立、穩定、站着等。這些詞則表示相反的概念,即保持站立或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