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陡立的石壁。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漾水》:“懸崖之側,列壁之上,有神象。”
(2).謂四周之壁。 唐 溫庭筠 《蔣侯神歌》:“ 吳王 赤斧斫雲陣,畫堂列壁叢霜刃。”
“列壁”一詞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解釋:形容人或物排列整齊、紀律嚴明,如同堅固的牆壁。常用于描述軍隊、團隊等集體行動一緻的狀态。
典故來源: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在對抗秦軍時命令士兵“列壁而戰”,士兵們整齊列隊如牆壁,最終獲勝。
使用場景:強調組織性和紀律性,如“軍訓時學生們列壁而立,氣勢如虹”。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水經注》等原始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等。
《列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排列壁壘”。它通常用于描述數個物體按一定順序或規律排列成一道屏障或阻礙。
《列壁》的部首是“士”,總共由8畫構成。
《列壁》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見于《左傳·僖公十四年》一文。當時,它用于描述齊國士人在戰場上以身體排列成牆壁形态,以防止敵軍的前進。
《列壁》的繁體字為「列壁」。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因年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列壁》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這需要進一步研究古代文獻和古代字典以确定。
1. 飯店門口的排餐架上,排着一列列壁一樣的盤子。
2. 大院裡的樹木像列壁一樣整齊地排列着。
- 列隊:按照一定順序排成一列。
- 壁壘:起到阻礙或屏障作用的牆或障礙物。
- 列陣:形容物體或人以一定的順序排列。
- 排列:物體按照一定順序或規律來組織。
- 散亂:無序地分布,沒有排列或組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