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綸桂餌,反以失魚的意思、翠綸桂餌,反以失魚的詳細解釋
翠綸桂餌,反以失魚的解釋
《太平禦覽》卷八三四引《阙子》:“ 魯 人有好釣者,以桂為餌,黃金之鈎,錯以銀碧,垂翡翠之綸,其持竿處位即是,然其得魚不幾矣。故曰,釣之務,不在芳飾。”後以“翠綸桂餌,反以失魚”指華而不實者必然事與願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是以聯辭結采,将欲明理,采濫辭詭,則心理愈翳。固知翠綸桂餌,反所以失魚。”
詞語分解
- 翠綸的解釋 用翡翠裝飾的釣絲。 晉 孫綽 《望海賦》:“華組依波而錦披,翠綸扇風而繡舉。” 宋 葉清臣 《松江秋泛賦》:“拖翠綸兮波上,膾蟬翼兮柈中。”參見“ 翠綸桂餌,反以失魚 ”。
網絡擴展解釋
“翠綸桂餌,反以失魚”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過分追求華而不實的形式,反而會失去本質目标。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一、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出自《太平禦覽》卷八三四引用的《阙子》故事:
魯國有位喜好釣魚的人,用桂木做魚餌,黃金打造魚鈎,鑲嵌銀碧裝飾,并用翡翠絲線作釣繩。然而他雖裝備奢華,卻幾乎釣不到魚。
故事總結為“釣之務,不在芳飾”,即釣魚的關鍵不在裝飾,而在于實用。
二、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用名貴材料(翠綸、桂餌)裝飾釣具,反而因過于浮華吓退魚群,導緻一無所獲。
- 引申義:比喻過度追求形式上的華麗或外在修飾,忽視實際需求,最終適得其反。
例如: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引用此典,批評文辭堆砌反而掩蓋文章核心思想的現象。
三、用法與示例
- 用法:多用于批評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行為,強調務實的重要性。
- 示例:
- 商業宣傳若隻重包裝而忽視産品質量,便是“翠綸桂餌,反以失魚”。
- 學術論文若堆砌辭藻卻邏輯混亂,則如“桂餌翠綸”,難獲認可。
四、近義與反義
- 近義成語:買椟還珠、華而不實、弄巧成拙。
- 反義概念:返璞歸真、删繁就簡。
五、現代啟示
該成語在現代仍具現實意義:
- 個人層面:提醒避免虛榮消費或形式主義,如過度包裝簡曆卻忽視能力提升。
- 創作層面:藝術、文學等領域需平衡形式與内容,避免“為修辭而修辭”。
這一成語通過生動的寓言,揭示了“務實勝于浮華”的普世哲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翠綸桂餌,反以失魚,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本來想用翠絲和香餌來釣魚,結果卻因此失去了魚。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做事情反而得不到預期結果的情況。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翠(糸)綸(纟)桂(木)餌(饣)
《翠綸桂餌,反以失魚》這個成語的來源尚無确切出處,可能是民間創作。它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是以繁體字形式呈現的。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原本計劃用高薪誘惑她加入公司,但結果翠綸桂餌,反以失魚。
這個成語具有獨特的意義,一些與其含義相關的組詞可以是:翠絲、綸巾、桂花、香餌。在表達意思上,可以使用類似的成語,如:“本望鳳求凰,反以失鸾”,意思是本來希望得到好結果,卻因此得不到。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