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意思、附子的詳細解釋
附子的解釋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株高三、四尺,莖作四棱,葉掌狀,如艾。秋月開花,若僧鞋,俗稱僧鞋菊。葉莖有毒,根尤劇,含烏6*頭6*堿,性大熱,味辛,可入藥。對虛脫、水腫、霍亂等有療效。《後漢書·霍谞傳》:“譬猶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腸胃,已絶咽喉,豈可為哉!”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六·附子》:“其母名曰烏頭。初種為烏頭,像烏之頭也,附烏頭而生者為附子,如子附母也。”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開的是怎樣的藥方?附子、肉桂,外加牛膝。”
詞語分解
- 附的解釋 附 ù 另外加上,隨帶着:附體。附件。附帶(a.另外有所補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會(a.把不相關連的事勉強拉到一起,如“牽強附附”;b.組織文章、布局謀篇、命意修辭等創作活動,如“精思附附,十年乃成”)。附贅懸疣。 同意,贊同:隨聲附和。附議。 捎帶:“一男附書至”。 靠近:附近。附耳低言。 依從:依附。歸附。趨炎附勢。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子的解釋 子 ǐ 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後輩人,年輕人)。 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 動物的卵:魚子。蠶子。 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 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6*彈(刵 )。棋子兒。 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 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 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 地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附子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附子是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中藥材,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解析:
一、來源與植物特征
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其母根為烏頭,子根附母根而生,故得名。植株高約1米,葉掌狀深裂,秋日開紫碧色花,萼片呈帽狀,形似僧鞋,故俗稱"僧鞋菊"。
二、性味歸經
•性味:辛、甘,性大熱()
•歸經:主入心、腎、脾三經()
三、功效與應用
-
核心功效
- 回陽救逆:用于亡陽證(如休克、虛脫)、四肢厥冷()
- 補火助陽:改善陽虛證(陽痿宮冷、脾腎陽虛洩瀉等)()
- 散寒止痛:治療寒濕痹痛、心腹冷痛()
-
臨床應用
現代多用于心力衰竭、慢性腸炎、風濕性關節炎等()。
四、毒性及使用注意
含烏頭堿,毒性劇烈,需經炮制減毒。臨床使用須嚴格遵循劑量(一般3-15g),且需先煎久煎以降低毒性。
五、曆史記載
最早見于《後漢書·霍谞傳》,李時珍《本草綱目》詳述其"斬關奪将"之效,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追複元陽。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中醫藥資料,具體用藥需遵醫囑。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附子(fù zǐ)是指植物毛茛科植物附子的種子,它也是一種中藥材。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土(tǔ)和孚(fú),共有11畫。附子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國傳統藥材之一。在繁體字中,附子的寫法為附子。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作為中藥材的名稱,附子一直沿用至今。以下是附子的一些例句:
1. 附子是一味有很高藥用價值的中藥材。
2. 這個中藥方子中有附子的配方。
3. 老中醫說,附子能夠起到暖胃的作用。
附子的組詞可能有附子毒、附子煎劑、附子粉等。在中醫藥領域,附子可能與溫附子、大附子等具有類似藥效的中藥材類似。相反的詞彙可能是非附子、無附子等。希望這些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