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瘁的意思、榮瘁的詳細解釋
榮瘁的解釋
猶盛衰。 宋 蘇轼 《和三舍人省上》:“紛紛榮瘁何能久,雲雨從來翻覆手。” 梁啟超 《論國家思想》:“耗矣哀哉,吾 中國 人之無國家思想也。其下焉者,唯一身一家之榮瘁是問。”
詞語分解
- 榮的解釋 榮 (榮) ó 草木茂盛,引申為興盛:榮枯(草木盛衰,喻得意失意)。榮悴(榮枯)。 受人敬重,與“辱”相對:光榮。榮升。榮譽。 “梧桐”的别稱。 草開花,亦泛指草木的花:綠葉素榮。榮華。 姓。 枯恥辱
- 瘁的解釋 瘁 ì 疾病;勞累:心力交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筆畫數:; 部首:疒;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榮瘁(róng cu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對比意蘊的複合詞,由“榮”與“瘁”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常用于形容人生的盛衰起伏、境遇的順逆變遷或事物的興衰更替,帶有強烈的文學色彩和情感張力。
-
核心釋義:
- 榮: 本義指草木茂盛,引申為興盛、顯達、榮耀、富貴等積極狀态。例如《說文解字》釋“榮”為“桐木也”,後引申為草木開花,象征繁盛。
- 瘁: 本義指過度勞累,引申為憔悴、困病、衰敗、憂苦等消極狀态。《說文解字》釋“瘁”為“勞也”,指心力交瘁的狀态。
- 榮瘁: 将“榮”與“瘁”并列,構成一個聯合式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就是興盛與衰敗、榮耀與憔悴、順境與逆境的強烈對比與交替。它概括了人生際遇、家族命運、國家興亡或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兩極狀态及其變化無常。
-
深層意蘊與用法:
- 盛衰對比: “榮瘁”最突出的特點是其對比性。它不僅僅指狀态的變化,更強調“榮”與“瘁”這兩種極端境遇之間的巨大反差。例如形容一個人或家族“曆經榮瘁”,意指其經曆了從顯赫富貴到落魄衰敗的完整過程。
- 人生無常: 該詞常被用來感慨世事變遷、命運無常。它蘊含着一種深刻的哲理思考,提醒人們榮華富貴難以持久,困苦衰敗亦非永恒,體現了古人對人生起伏不定的觀察與喟歎。
- 文學意象: 在古典詩詞文賦中,“榮瘁”是一個富有表現力的意象。它常與自然現象(如草木枯榮)、曆史典故結合,用以抒發對時光流逝、功業成敗、人情冷暖的感傷或哲思,賦予作品深沉的曆史感和滄桑感。例如,常引用《晉書·王羲之傳》中“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殇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雖未直接出現“榮瘁”二字,但其所表達的盛衰變遷、人生無常之感與“榮瘁”的意蘊高度契合)。
- 同義與關聯詞: 其含義與“盛衰”、“興衰”、“枯榮”、“浮沉”等詞有相近之處,但“榮瘁”更側重于個體或具體事物的境遇變化,且“瘁”字帶有更濃的憔悴、憂勞的個人情感色彩。
“榮瘁”一詞,凝練地概括了人生或事物在繁榮興盛(榮)與困頓衰敗(瘁)兩極之間的變遷與對比。它不僅是狀态的描述,更承載着對世事無常、命運起伏的深刻感悟,是漢語中一個極具表現力和哲理内涵的詞彙,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和表達人生感慨的語境中。
來源參考:
- 字義解析參考《說文解字》(傳統權威字書)。
- 文化意蘊與用例參考《漢語大詞典》(大型權威語文辭書)及蘊含相關思想的經典文獻如《晉書》。
網絡擴展解釋
“榮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盛衰,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興盛與衰敗交替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 榮:本義指草木茂盛(如“本固枝榮”),引申為興盛、光榮(如“榮譽”)。
- 瘁:原指勞累、疾病,後引申為衰敗、憔悴(如“鞠躬盡瘁”)。
- 組合義:二字結合,形成“興盛與衰敗”的對比,強調事物發展的起伏變化。
二、文獻用例
-
蘇轼《和三舍人省上》
“紛紛榮瘁何能久,雲雨從來翻覆手。”
➠ 通過“榮瘁”表達世事無常、盛衰難料的哲理。
-
梁啟超《論國家思想》
“其下焉者,唯一身一家之榮瘁是問。”
➠ 批評當時國人僅關注個人或家族的興衰,缺乏國家意識。
三、語境與用法
- 古典文學:多用于詩詞、議論文,表達對人生、社會變遷的感慨(如蘇轼詩句)。
- 近現代論述:常被學者用于批判性語境,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榮辱(如梁啟超的引用)。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見于學術或文學領域。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 盛衰、興替、枯榮(如“草木枯榮”)。
- 反義詞:長盛不衰、亘古不變。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蘇轼、梁啟超的相關著作,或查閱古典文學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康百尺竿頭白嚼蛆鄙抱鼻子管陳貨持守傳情從恿醋浸曹公大錢大長杜裡發禮法相宗沸耳分花拂柳符賞告代過秦論豪捷黑奴橫征暴賦黃鑽婚啓監工建華駕駛靜态金璇寄書鱗急用極晝空城計攔刼料道邏送率心賣野人頭美利奴羊毛門橹麪包漚糞朋比作奸平調曲靘好寝慢丘壤全然閃絕詩敵書帶束缣宋嫂俗見窴滅亭竈體育運動同量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