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拍序的意思、拍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拍序的解釋

唐 代《霓裳舞曲》中段始有拍,稱拍序。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散序六奏未動衣, 陽臺 宿雲慵不飛;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自注:“凡法曲之初,衆樂不齊,唯金石絲竹次第發聲,霓裳序初,亦復如此。散序六徧無拍,故不舞也;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拍序,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音樂,特别是唐宋大曲結構的專業術語。它指的是大曲中位于“中序”之後、“正靸”之前的一個過渡性音樂段落或樂章。

  1. 音樂結構中的位置與功能:

    • 位置:拍序緊接在“中序”(又稱“歌頭”、“拍遍”)之後。中序部分節奏舒緩,以歌唱為主。
    • 功能:拍序在音樂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标志着音樂節奏和情緒開始發生變化,由中序的舒緩歌唱逐漸轉向後續部分(如“正靸”、“破”)更為急促、繁複的節奏和舞蹈段落。其名稱中的“拍”即指節拍、節奏,“序”則表明其作為過渡、引入的性質。它可能是節奏加快、器樂比重增加、為舞蹈做準備的段落。
  2. 曆史文獻中的記載:

    • 宋代沈括在其科學和藝術筆記《夢溪筆談·樂律》中明确提到了大曲的結構:“所謂‘大遍’者,有序、引、歌、㩧、嗺、哨、催、撷、衮、破、行、中腔、踏歌之類,凡數十解……前六疊無拍,至第七疊方謂之‘疊遍’,自此始有拍而舞作。” 雖然這裡沒有直接點出“拍序”之名,但描述了節奏(拍)在特定段落(第七疊“疊遍”)引入并伴隨舞蹈開始的過程,這與後世理解的“拍序”功能(節奏變化、舞蹈引入)是吻合的。
    • 清代學者對此有更明确的論述。例如,王國維在《唐宋大曲考》等研究中,基于對宋代文獻如王灼《碧雞漫志》、陳旸《樂書》等的梳理,詳細考證了大曲的各個組成部分,其中就包括“拍序”,并将其定位在“中序”之後、“排遍”(或“正靸”)之前的關鍵過渡位置。

“拍序”是中國唐宋時期大型歌舞套曲“大曲”中的一個特定結構單元。它位于歌唱段落“中序”之後,其主要功能是通過節奏的變化(通常是由慢漸快或引入新的節拍)來連接前後段落,為即将到來的更激烈、更舞蹈化的部分(如“破”)進行鋪墊和過渡。這個術語體現了中國古代音樂對結構層次和情緒遞進的精妙設計。

關于引用與的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拍序”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

  1. 音樂術語(主要含義)
    指唐代《霓裳羽衣曲》結構中的中序部分,以節拍起始為特征。據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記載,該曲分為三部分:

    • 散序:無節拍的自由段落,僅樂器演奏。
    • 中序(拍序):加入固定節拍,舞蹈與歌唱配合,形成全曲主體。
    • 破:節奏加快的高潮段落。
  2. 成語含義(現代引申)
    意為“按順序排列或整理”,強調有條理的次序。例如用于描述物品或流程的規範化整理。

辨析:音樂術語為曆史專有名詞,源于唐代法曲結構;成語用法是現代語言中衍生出的比喻義,二者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建議優先采用音樂領域的解釋,因其為詞源本義。

别人正在浏覽...

報章鬓眉稱愛車雨沖怠雠殺舛骛登軸獨學诽訿阜康貴損花萼相輝荒古恍惑黃猺晦在寄身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九堰激醒勑書爛漫天真類次連乾領府靈浒臨軍對壘禮願龍德拘籠總樓花爐火緑桂昧旦晨興逆令馮河平泉晴碧晴熏乞恕棋子全能全智權星容喙三百六十節生氣蓬勃使低嘴時間差守庚申太乙套語天真爛漫童觀讬質伍的相對論禊池噏動薪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