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秉旄的意思、秉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秉旄的解釋

持握旌旗。借指掌握兵權。《資治通鑒·唐昭宗光化三年》:“況 王氏 秉旄 五代 ,時推忠孝。” 宋 曾鞏 《司徒員外郎蔡公墓志銘》:“司封抱能屈初齡,秉旄懷紱晚始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秉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ǐng máo,其含義可以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持握旌旗”()。古代旌旗是軍隊指揮權的象征,因此該詞常引申為掌握兵權 或統帥軍隊( )。

  2. 象征意義
    在古代軍事語境中,“秉旄”不僅體現對軍旗的實際操控,更強調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常用于描述将領或統帥的權威地位()。


二、曆史與文學用例

  1. 經典文獻

    • 《資治通鑒》提到:“況王氏秉旄五代,時推忠孝”,指王氏家族長期掌握兵權()。
    • 宋代曾鞏在墓志銘中寫道:“司封抱能屈初齡,秉旄懷紱晚始亨”,形容人物晚年才執掌大權()。
  2. 成語關聯
    成語“秉旄仗钺”進一步強化其軍事含義,字面指手持白旄(軍旗)和黃钺(兵器),象征受命出征的威嚴()。


三、總結

“秉旄”的核心意義是通過持旗象征軍事統率權,常見于曆史文獻和詩詞中,用以突顯将領的權威或家族的權勢傳承。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用例,可參考《尚書·牧誓》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秉旄》這個詞是用來形容秉持旗幟、執掌權力的意思。下面我們來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筆畫以及探尋一下它的來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由“手”字形成的“寸”字作為部首) - 筆畫:共7畫 來源: 《秉旄》一詞的出處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場文化。在古代,官員往往會手持旄(又稱軍旅幟旗)行走,這個動作象征着執掌權力和決策,因此,才有了這個詞的衍生意義。 繁體字: 繁體字為《秉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人們使用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關于《秉旄》這個詞,它的古漢字寫法為「秉㝏」。 例句: 1. 他一直秉旄而行,保持着領導者的威嚴。 2. 隻有秉旄者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決策。 組詞: 與《秉旄》相關的組詞有: 1. 秉持:持守、堅持。 2. 秉性:指一個人的天性、品性。 3. 執旄:執掌旌旗,即執掌權力。 近義詞: 與《秉旄》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權威、掌權、決策、主持。 反義詞: 與《秉旄》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放手、放棄、讓權、屈服。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