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自守的意思、閉關自守的詳細解釋
閉關自守的解釋
[close the country to international intercourse] 封閉關口,不跟外國往來。也比喻與外界隔絕,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響
此真霸王之資也。閉關自守,又何憂乎?——《新編五代史平話》
詳細解釋
(1).封閉關口,不和别國往來。《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無事則6*民勤於耕稼,以廣軍儲;有事則6*民習於弓矢,以涖武事。此真霸王之資也。閉關自守,又何憂乎?” 清 王韬 《變法自強》下:“我中朝素嚴海禁,閉關自守,不勤遠略。” 徐遲 《祁連山下》八:“ 中國 地大物博之說,此人認為沒有根據。他說那隻是 清 朝的閉關自守,自大與無知所造成的。”亦作“ 閉關自主 ”。 郭沫若 《文藝論集·一個宣言》:“如今不是我們閉關自主的時候了,輸入 歐 西先覺諸邦的藝術也正是我們的急圖。”
(2).比喻因循守舊,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響。 魯迅 《兩地書·緻許廣平五八》:“而且廈大也太過于閉關自守,此後還應該與他大學往還。” 孫犁 《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我勸青年同志多讀一點外國作品,我們不能閉關自守。”
詞語分解
- 閉關的解釋 ∶封閉關口,比喻不與外界交往閉關鎖國 ∶佛教中指僧人獨居,一個人專心修煉佛法,與外界隔絕,滿一定期限後再外出詳細解釋.閉塞關門。《易·複》:“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三國志·吳志·諸
- 自守的解釋 .自保;自為守衛。《穀梁傳·襄公二十九年》:“古者天子封諸侯,其地足以容民,其民足以滿城以自守也。”《史記·鄭世家》:“ 宋 頗與 厲公 兵,自守於 櫟 , 鄭 以故亦不伐 櫟 。” 唐 杜甫 《蒹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閉關自守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閉關自守”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bì guān zì shǒu,其核心含義是封閉關口、不與外界往來,比喻因循保守,不願接受外界事物或思想的影響。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釋義與用法
-
基本釋義
指國家或地區封閉對外交流的通道,限制貿易、文化等往來。後引申為個人或群體固守舊有觀念,拒絕接觸新事物。
- 示例: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不能~,需積極與外界合作。
-
語法結構
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常用于批評保守或封閉的行為。
二、曆史淵源
-
出處
- 最早見于《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閉關自守,又何憂乎?”
- 《周易·複》中也有類似表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
曆史實例
清朝推行的“閉關鎖國”政策是典型代表,通過限制對外貿易和外交活動來維持統治,最終導緻國家落後于世界發展潮流。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閉關鎖國、閉門謝客、固步自封
- 反義詞:對外開放、廣泛交流、博采衆長
四、現代啟示
該成語常用于警示封閉的危害,強調開放與交流的重要性。例如,柯靈在《序》中提到嚴複的翻譯工作為打破“閉關自守”局面作出貢獻。在全球化背景下,這一概念更具現實意義。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搜狗百科、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閉關自守》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閉關自守指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将自己封閉在某個地方,避免與外界接觸,全身心地專注于自身的事務,不參與外界的事務。這個詞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外界的态度,表示不願意與他人交往或溝通。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該詞的部首是“門”,共有5畫。
來源:
《閉關自守》一詞的源自《莊子·逍遙遊》中的一句話:“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文中的“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形容自守閉關的境界。
繁體:
繁體字為「閉關自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閉關自守”時,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然而,“門”字在古時常寫作“門”字,其他字的寫法多變,比如“守”字可能寫作“首”,或者“宀”上面加“口”難字,形如“囚”,“關”字也可能寫作“關”或“丯”。
例句:
1. 這個寺廟的主持常年閉關自守,不與外界有任何交流。
2. 這位藝術家處于創作期間,閉關自守,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自己的藝術創作當中。
組詞:
閉關、自守、閉門自守、閉塞、孤立
近義詞:
自我封閉、離群索居、隱居、遁世、隔絕世俗
反義詞:
開放、交際、合作、融入社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