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秉旄的意思、秉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秉旄的解释

持握旌旗。借指掌握兵权。《资治通鉴·唐昭宗光化三年》:“况 王氏 秉旄 五代 ,时推忠孝。” 宋 曾巩 《司徒员外郎蔡公墓志铭》:“司封抱能屈初龄,秉旄怀紱晚始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秉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ǐng máo,其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指“持握旌旗”()。古代旌旗是军队指挥权的象征,因此该词常引申为掌握兵权 或统帅军队( )。

  2. 象征意义
    在古代军事语境中,“秉旄”不仅体现对军旗的实际操控,更强调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常用于描述将领或统帅的权威地位()。


二、历史与文学用例

  1. 经典文献

    • 《资治通鉴》提到:“况王氏秉旄五代,时推忠孝”,指王氏家族长期掌握兵权()。
    • 宋代曾巩在墓志铭中写道:“司封抱能屈初龄,秉旄怀紱晚始亨”,形容人物晚年才执掌大权()。
  2. 成语关联
    成语“秉旄仗钺”进一步强化其军事含义,字面指手持白旄(军旗)和黄钺(兵器),象征受命出征的威严()。


三、总结

“秉旄”的核心意义是通过持旗象征军事统率权,常见于历史文献和诗词中,用以突显将领的权威或家族的权势传承。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可参考《尚书·牧誓》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秉旄》这个词是用来形容秉持旗帜、执掌权力的意思。下面我们来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笔画以及探寻一下它的来源。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部首:⺣(由“手”字形成的“寸”字作为部首) - 笔画:共7画 来源: 《秉旄》一词的出处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场文化。在古代,官员往往会手持旄(又称军旅帜旗)行走,这个动作象征着执掌权力和决策,因此,才有了这个词的衍生意义。 繁体字: 繁体字为《秉旄》。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人们使用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关于《秉旄》这个词,它的古汉字写法为「秉㝏」。 例句: 1. 他一直秉旄而行,保持着领导者的威严。 2. 只有秉旄者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决策。 组词: 与《秉旄》相关的组词有: 1. 秉持:持守、坚持。 2. 秉性:指一个人的天性、品性。 3. 执旄:执掌旌旗,即执掌权力。 近义词: 与《秉旄》意思相近的词汇有: 权威、掌权、决策、主持。 反义词: 与《秉旄》意思相反的词汇有: 放手、放弃、让权、屈服。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哀矜惩创班禅不齿于人不经之说超级市场瞋忿酬沮逴绝代电点籍惵惧敌骑方等放纵不羁飞涨风鲠风雨无阻馆主故志鼾睡好色之徒好生之德怀仁堂患恶环境保护鹄亭互助会奸计解駮鲸吞虎噬禁衢九府酒京鞠躬屏气咔吭骊阿漏脯绿林大盗抹布埋暮唛头模造黏着力评卷平心持正潜泳切磋琢磨清俐气态曲旃乳酪三炮上行手本删略俗声泰否太易谈咏踢脚绊手窝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