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勵兵秣馬的意思、勵兵秣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勵兵秣馬的解釋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鄭穆公 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謂磨好刀槍,喂飽戰馬,準備戰鬥。《水浒傳》第九四回:“ 山士奇 到 壺關 ,知 蓋州 失守,料 宋 兵必來取關,日日勵兵秣馬,準備迎敵。” 明 陳子龍 《通敵·權宜疏》:“鎮臣 劉雲佐 與臣言,願勵兵秣馬與敵馳角。”參見“ 厲兵秣馬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勵兵秣馬”是一個古代成語,主要用于形容軍隊備戰時的充分準備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磨利兵器、喂飽戰馬,為戰鬥做好全面準備,引申為提前進行周密部署或積極備戰的行為。

二、出處與典故

三、用法與例句

  1. 軍事備戰
    《水浒傳》第九十四回:“山士奇到壺關,知蓋州失守,料宋兵必來取關,日日勵兵秣馬,準備迎敵。”
  2. 引申為其他準備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于是嘯聚義師,勵兵秣馬,天戈直指,将以澄清天下也哉?”(比喻為理想積極籌備)

四、近義詞與辨析

五、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商業競争、考試備戰等場景,例如:“公司為新産品上市勵兵秣馬,提前培訓團隊并備足庫存。”(參考、9中的擴展含義)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查閱《左傳》《水浒傳》原文,或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勵兵秣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鼓勵士兵修整坐騎,表示激勵軍隊提高戰鬥力和準備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勵》的拆分部首是力,它包含7個筆畫; - 《兵》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它包含7個筆畫; - 《秣》的拆分部首是禾,它包含7個筆畫; - 《馬》本身是一個單獨的漢字,包含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勵兵秣馬》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軍事文化,主要用于鼓勵士兵修整坐騎,提高戰鬥力。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該詞曾出現過其他形式的寫法。例如,《勵》的古代寫法中,筆畫有時少于現在的7畫;《兵》的古代寫法中,有時亦可簡化為“八”字形;《秣》的古代寫法可能包含更多的筆畫。 例句: - 此次軍事演習,我們要着重勵兵秣馬,确保部隊備戰完善。 - 老将軍的動員令激勵了全體士兵重新秣馬備戰。 組詞: - 勵志 - 勵行 - 勵精圖治 - 秣馬厲兵 - 修兵戡亂 近義詞: - 鼓勵軍隊整頓 - 鞭策士兵恢複準備 - 激發軍隊戰鬥力 反義詞: - 背離使命 - 厭戰情緒 - 忽視軍隊準備 - 喪失士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