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難的意思、四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難的解釋

(1).四件困難的事情。《商君書·說民》:“欲有六淫,惡有四難。從六淫,國弱。行四難,兵彊。” 朱師轍 注:“四難謂嚴刑、峻法、力農、務戰。” 高亨 注:“四難當是指務農、力戰、出錢、告奸四件事。” 漢 阮瑀 《文質論》:“故言多方者,中難處也;術饒津者,要難求也;意弘博者,情難足也;性明察者,下難事也。通士以四奇高人,必有四難之忌也。”《三國志·魏志·杜恕傳》:“然孤論難持,犯欲難成,衆怨難積,疑似難分,故累載不為明主所察……若使善策必出於親貴,親貴固不犯四難以求忠愛,此古今之所常患也。”

(2).指難于并得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 宋 秦觀 《寄題趙侯澄碧軒》詩:“風流公子四難并,更引清漪作小亭。”參見“ 四美 ”。

(3).中醫學術語。指形氣相失、色夭不澤、脈實以堅、脈逆四時四種難治之症。《素問·玉機真藏論》:“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脈實以堅,謂之益甚;脈逆四時,為不可治。必察四難,而明告之。” 王冰 注:“‘形盛氣虛,氣盛形虛,皆相失也。’‘夭,謂不明而惡。不澤,謂枯燥也。’‘脈實以堅,是邪氣盛,故益甚也。’‘以氣逆故疾。’上四句是謂四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四難"在漢語詞典中的詳細釋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角度闡釋,均具有深厚的文化或學術淵源:


一、文學與文化典故中的"四難"

釋義:

指人生難以同時具備的四種美好境遇,典出南朝宋·謝靈運《拟魏太子邺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

具體内涵:

  1. 良辰:適宜的天時或吉日
  2. 美景:秀麗的自然或人文景觀
  3. 賞心:愉悅的心情與知音共鳴
  4. 樂事:令人歡欣的際遇或活動

    文化意義:

    象征完美境遇的稀缺性,常見于古典詩詞(如王勃《滕王閣序》"四美具,二難并"),表達對理想生活狀态的向往。


二、中醫典籍中的"四難"

釋義:

源自《難經》提出的四種疑難病症,反映古代醫學對疾病預後的認知:

  1. 形羸不能服藥:身體極度虛弱無法用藥
  2. 病久氣衰:病程漫長導緻元氣耗損
  3. 身枯不能運動:肢體功能喪失難以康複
  4. 宿疾兼新病:舊病未愈又添新疾

    醫學價值:

    體現中醫對治療難點的系統性總結,影響後世辨證施治理念。


現代引申義

當代語境中,"四難"可泛指任何領域難以協調或同時達成的四項核心目标,如: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四難"詞條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謝靈運典故釋義
  3. 《難經·第十七難》中醫理論闡釋(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四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四件困難之事

  1. 政治治理:出自《商君書·說民》,指國家強盛需克服的四種難題。朱師轍解釋為「嚴刑、峻法、力農、務戰」;高亨則認為是「務農、力戰、出錢、告奸」。
  2. 人際與權謀:漢阮瑀《文質論》提到「中難處、要難求、情難足、下難事」四種人際困境;《三國志·魏志·杜恕傳》則指「孤論難持、犯欲難成、衆怨難積、疑似難分」的權術難題。

二、良辰、美景、賞心、樂事

源自南朝謝靈運《拟魏太子邺中集詩序》,指人生中四種難以同時擁有的美好體驗,即「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此釋義常用于文學領域,形容理想狀态的稀缺性。

三、中醫難治之症

《素問·玉機真藏論》提出四種預後不良的病症特征:

  1. 形氣相失(身體與氣機失衡);
  2. 色夭不澤(面色晦暗無光);
  3. 脈實以堅(脈象堅實過甚);
  4. 脈逆四時(脈象與季節相悖)。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文獻及權威詞典釋義,完整出處可參考《商君書》《文質論》《素問》等典籍,或查閱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隘狹安心定志柏昭闆橋剝皮實草背道變換裁兵蠶槌慘殺草稕兒船舫從葬打假大老爺們兒洞黑高顧槅子紅暈化醇呼紅喝緑護眎荊棘滿腹雞生鵝鬥匡懼虧成聯華力度輪磨洛宴麥克秘谶牧室南服内勤鳥哭猿啼旁聽席佩弦郫筒頗失強行乾娘齊東語氣慨輕合青精石飯齊平衢歌戎王使者石鼓釋侶施針首服鼗鼓鐵牢凸凹鼍龍蕪蔓習安鞋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