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聰明賢良。《詩·邶風·凱風》:“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毛 傳:“聖,叡也。” 鄭玄 箋:“叡作聖,令,善也。母乃有叡知之善德。”
(2).專用以稱頌母德。《後漢書·鄧骘傳》:“伏惟 和熹皇後 聖善之德,為 漢 文母 。”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太夫人族茂 姬姜 ,仁深聖善。” 清 唐孫華 《張母陳太孺人貞節》詩:“痛念聖善母,平生少歡愉。”
(3).父母的代稱。《文選·楊修<答臨淄侯>》:“伏惟君侯少長貴盛,體 發 旦 之資,有聖善之教。” 呂向 注:“聖善,謂 植 父 武帝 也。”《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北魏元彧墓志》:“早違陟岵,兼喪孔懷,訓育所資,寔唯聖善。” 唐 張說 《鄎國長公主神道碑》:“免懷之歲,天奪聖善。”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豐城老人生子》:“ 東坡 即席戲作八句,其警聯雲:‘聖善方當而立歲,迺翁已及古稀年。’”
“聖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聰明賢良
源自《詩經·邶風·凱風》:“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毛傳注“聖”為“叡(睿)”,鄭玄進一步解釋“聖善”指母親具有睿智的美德。
稱頌母德
後多用于贊美母親的品德,如《後漢書·鄧骘傳》稱和熹皇後“聖善之德”,唐代元稹在祭文中亦用“聖善”頌揚母親。
父母代稱
少數文獻中擴展為對父母的尊稱,如《文選·楊修〈答臨淄侯〉》以“聖善”指曹植之父曹操。
需注意,現代語境中“聖善”較少使用,古義多見于文獻研究或特定文化表達。
《聖善》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表示具有高尚品德、行為端正、純潔無邪的意思。
拆分部首:土(tǔ),⼜(yòu)
拆分筆畫:聖(8畫),善(12畫)
《聖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聖原本是指崇高、神聖的意思,而善則表示良好、正直的道德品質。在語義上相互補充,形成了現代的意義。
繁體中,《聖善》的寫法保持了與簡體一緻,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但《聖善》的字形并未發生太大的變化。古人的書寫方式可能更加簡潔,但整體結構與現代相似。
1. 他一直以聖善的行為赢得了衆多人的尊敬。
2. 她的慈愛善良,被周圍的人稱為聖善的化身。
聖善素養、聖善之道、聖善莊嚴
高尚、純潔、正直
邪惡、邪惡、堕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