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壇場。兆,壇的界域。《後漢書·祭祀志中》:“﹝ 漢章帝 ﹞至 泰山 ,修 光武 山南壇兆。”《續資治通鑒·宋仁宗康定元年》:“禮官議因興王之地, 商丘 之舊,作為壇兆。”
“壇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與古代祭祀活動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壇兆(拼音:tán zhào)指古代舉行祭禮的場所。其中:
部分資料(如)将“壇兆”解釋為“事物的征兆”,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用,建議以祭祀場所的釋義為主。
在姓名學中,“壇兆”被賦予吉祥寓意(如事業、婚姻運勢),但屬于現代衍生用法,與原始詞義無關。
該詞核心含義為古代祭祀場地,需結合文獻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後漢書》《續資治通鑒》等古籍。
《壇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預示,表明即将發生的兇兆或吉兆。
《壇兆》的拆分部首為土,并且由12畫組成。
《壇兆》是源于古代文獻中的文字,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考人禮》中。該詞在古代被用來描述天象的預兆。
《壇兆》的繁體字為「壇兆」。
在古代漢字中,壇兆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篆書中,壇兆的形狀可能會稍有變化。
1. 這場大雨是壇兆,預示着明天會有好天氣。
2. 飛鳥逃離了籠子,這是一個壇兆,預示着自由的到來。
預兆、壇台、兆頭、大兆、吉兆
征兆、預示、預告、征象
無兆、無預、無征、不預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