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伯的意思、稱伯的詳細解釋
稱伯的解釋
做霸主。伯,通“ 霸 ”。《史記·燕召公世家》:“ 襄公 二十六年, 晉文公 為 踐土 之會,稱伯。”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或廓然昭昭而稱王,或遠通參差而稱伯。”
詞語分解
- 稱的解釋 稱 (稱) ē 量輕重:稱量(俷 )。 叫,叫做:自稱。稱呼。稱帝。稱臣。稱兄道弟。 名號:名稱。簡稱。稱號。稱謂。職稱。 說:聲稱。稱快。稱病。稱便。 贊揚:稱道。稱許。稱頌。稱贊。 舉:稱兵。稱觞
- 伯的解釋 伯 ó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父親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對父輩戚友的尊稱:老伯。世伯。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舊時對文章、道德足為表率者的尊稱:“海内
網絡擴展解釋
“稱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曆史語境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成為霸主”。“伯”在此處通假為“霸”(音bà),而非常見的兄弟排行或爵位含義。
- 曆史用例:如《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晉文公在“踐土之會”後“稱伯”,即通過諸侯會盟确立霸主地位。
2.詞源與通假關系
- “伯”與“霸”的關系:古代“伯”常作為“霸”的通假字,表示諸侯聯盟的首領。如《史記》中“五伯”即“五霸”。
- 讀音差異:在“稱伯”中,“伯”讀作bó,但實際含義指向“霸”(bà),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3.語境應用
- 政治象征:多用于描述諸侯通過武力或盟約獲得霸主地位。例如漢代嚴遵的《道德指歸論》中提到“稱王”與“稱伯”的對比,反映不同統治形式。
- 文獻例證:除《史記》外,漢唐文獻中常見此用法,如《漢書》中“伯”亦代指“霸業”。
4.現代釋義
- 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該詞,僅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領域,需結合具體語境解讀其“霸主”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伯”的其他含義(如兄弟排行、爵位等),可參考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稱伯》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稱伯》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為尊貴的長者。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稱伯》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8。
來源
《稱伯》源自《周易·系辭上》:“惟君子之道,稱貴以⼩人,稱富以⼩貧。”意思是君子處世時要尊重尊貴的長者,尊重富裕的人也要關心貧窮的人。
繁體
《稱伯》的繁體字為「稱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稱伯》的寫法較為繁瑣。它由康熙字典中的康熙字典中的28974字頭組成,需要分别書寫十幾個筆畫的部首和組件。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很少使用了。
例句
1. 他一直尊敬長輩,對老人十分稱伯。
2. 在古代,人們常常以稱伯的禮儀對待長者。
組詞
稱謂、尊稱、尊貴、長輩、長者、稱諱等。
近義詞
恭敬、敬重、尊敬、尊重。
反義詞
輕視、蔑視、不屑、不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