铤鹿的意思、铤鹿的詳細解釋
铤鹿的解釋
快速奔逃的鹿。亦比喻處于窮途末路铤而走險的人。 清 黃遵憲 《羊城感賦》之二:“鋌鹿偶然完首尾,爛羊多賴得公侯。” 清 陳其元 《庸閑齋筆記·論和議書》:“突豕失勢,鋌鹿已窮。”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韻》:“黎民羣鋌鹿,緑野斷扶犂。”參見“ 鋌而走險 ”。
詞語分解
- 铤的解釋 铤 (鋌) ǐ 快走的樣子:铤而走險。 铤 (鋌) ì 古代稱未經冶鑄的銅鐵。 箭頭裝入箭幹的部分。 古同“錠”,專門鑄成的各種形态的金銀塊,用以貨币流通。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鹿的解釋 鹿 ù 哺乳動物,四肢細長,尾短。雄鹿頭上有樹枝狀的角。毛多為棕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條紋。聽覺和嗅覺都很靈敏。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馬鹿等。 方形的糧倉:“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 粗
網絡擴展解釋
"铤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铤鹿"讀作dìng lù(部分來源标注為dìng lù或tǐng lù,但主流讀音為前者),字面指快速奔逃的鹿,引申為處于絕境而铤而走險的人。
二、詳細解釋
-
本義與比喻義
原指被追獵時驚慌逃竄的鹿,後常用于比喻陷入絕境、孤注一擲的人或群體。例如清代黃遵憲詩句“鋌鹿偶然完首尾”,即用此典形容清末社會動蕩中被迫反抗的民衆。
-
與“铤而走險”的關聯
該詞與成語“铤而走險”(指無路可走時冒險行動)同源,均源自《左傳》中“鋌而走險,急何能擇”的典故。
三、其他釋義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出“铤鹿”有“事物極為相似,難以區分”的含義,但此解釋缺乏古籍用例支撐,可能與字形或讀音混淆有關,建議以傳統釋義為準。
四、使用示例
- 文學語境:清代陳其元《庸閑齋筆記》用“突豕失勢,鋌鹿已窮”描寫戰亂中瀕臨崩潰的勢力。
- 現代引申:可用于描述政治、經濟危機中的群體行為,如“金融風暴下的企業如铤鹿四散求生”。
提示:關于讀音和釋義差異,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铤鹿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铤"部分是由金屬鐵和丁字旁組成的,表示鐵制品發出的聲音;"鹿"部分是由鹿的字形組成,表示鹿。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鹿角撞鐵所發出的聲音”。
铤鹿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金”、“丁”和“鹿”,它的總筆畫數為15。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铤鹿的字形并非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樣子,而是稍有不同。不過,現代簡化字将其改寫為現在的形式。
以下是一個使用铤鹿的例句:
他的聲音像铤鹿一樣響亮,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除了铤鹿,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可以組合在一起使用,例如:“鐵鹿”指的是用鐵做成的鹿形标本;“角鐵”是指鹿角制成的鐵制品。
铤鹿的近義詞可能是其他形容聲音響亮的動物與金屬的組合,例如“鳴鐵”或“鳴金”,都表示聲音洪亮。
關于铤鹿的反義詞可能比較難找,因為沒有指代聲音低沉或柔和的特定詞語與之相對。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