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蓑的意思、笠蓑的詳細解釋
笠蓑的解釋
鬥笠與蓑衣。借指勞動人民。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乃粒》:“紈絝之子,以赭衣視笠蓑。”
詞語分解
- 笠的解釋 笠 ì 用竹篾或棕皮編制的遮陽擋雨的帽子:鬥(弖 )笠。竹笠。草笠。 竹篾編成的笠形覆蓋物:笠蓋。笠覆。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蓑的解釋 蓑 ō 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蓑衣。蓑笠。 用草覆蓋。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笠蓑”是一個漢語詞語,由“鬥笠”和“蓑衣”組合而成,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 字面意義:指傳統農耕社會中用于遮雨、防曬的兩種工具——鬥笠(竹或草編的帽子)和蓑衣(草或棕制的雨衣)。
- 引申義:借代穿着這類衣物的勞動人民,尤其是農民或從事戶外勞作的群體。例如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乃粒》中提到:“纨绔之子,以赭衣視笠蓑”,暗含對勞動階層的貶低。
2.文學與曆史背景
- 古代詩詞:元代劉秉忠《清平樂》中“隨身箬笠蓑衣”,宋代吳文英《一寸金》中“笠蓑有約,莼洲漁屋”等,均以“笠蓑”象征漁夫、農人等勞動者的簡樸生活。
- 社會象征:在傳統語境中,“笠蓑”常與“纨绔”(富貴子弟)形成對比,體現階級差異和勞動階層的艱辛。
3.現代使用
- 現代漢語中,“笠蓑”一詞已較少使用,更多作為文學或曆史研究中的詞彙出現,用于描繪古代勞動場景或借喻樸素的生活方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天工開物》及宋元詩詞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笠蓑》的意思
《笠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用蓑衣蓋頭的樣子。蓑衣是一種用葦葉或者稻草編織的帽子,用來遮擋風雨。
拆分部首和筆畫
《笠蓑》的部首是「竹」和「艸」。它一共有12畫。
來源
《笠蓑》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在戶外工作或者行走時,為了遮擋風雨,會用蓑衣将頭部蓋起來,以保護自己。
繁體
繁體字「笠蓑」的寫法和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笠字是由「聿」和「竹」組成,表示用竹子做成的筆。蓑字由「羽」和「艸」組成,表示用羽毛做成的草帽。
例句
1. 他戴着一頂笠蓑,走在風雪中。
2. 農民們用笠蓑遮擋住陽光,繼續勞作。
組詞
1. 笠帽:用竹子編織的帽子。
2. 蓑衣:用葦葉或稻草編織的衣服。
近義詞
蓑衣、帽船、蓑楂
反義詞
露頭、遮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