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nd (of a river)] 河流迂曲的地方
(1).河流迂曲的地方。《列子·黃帝》:“因復指河曲之淫隈曰:‘彼中有寶珠,泳可得也。’” 漢 張衡 《西京賦》:“綴以二 華 ,巨靈贔屓,高掌遠蹠,以流 河 曲。” 唐玄宗 《潼關口號》:“ 河 曲回千裡,關門限二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邵進士三世姻》:“再世當生 館陶 董 家。所居濱河,河曲第三家。”
(2). 春秋 晉 地。指今 山西省 永濟縣 西 蒲州 到 芮城縣 西 風陵渡 一帶。 黃河 自北向南流,至此折向東流成一曲,故名。《春秋·文公十二年》:“ 晉 人, 秦 人戰于 河曲 。” 杜預 注:“ 河曲 在 河東 蒲坂縣 南。”
“河曲”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指河流迂回彎曲的河段或地形,常見于平原河流中下遊。例如長江荊江段因河道蜿蜒被稱為“九曲回腸”。
形成原因
典型示例
黃河在山西永濟至芮城段形成顯著彎曲,古稱“河曲”,春秋時期秦晉曾在此交戰。
作為成語時,可比喻言辭曲折、含義隱晦的表達方式。
若需了解具體河曲地貌的演化過程或曆史事件,可參考地理文獻或地方志進一步查閱。
《河曲》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河流所形成的彎曲地帶或河道的曲線段。
《河曲》這個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是“水”部,第二個部首是“曲”部。它的筆畫數是11畫。
《河曲》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簡單,它是由表示河流的“河”字和表示曲線的“曲”字組合而成。在繁體中,它的寫法與簡體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河曲這個詞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多加一些繁複的裝飾線條或是改動一些筆畫順序,但整體的意思和發音沒有變化。
1. 那條河曲繞過了山腳,形成了一幅美麗的景觀。
2. 我們沿着這條河曲前行,很快就能到達目的地。
1. 河流:指自然界中自流水形成的較大水道。
2. 曲線:指由連續的曲線段所構成的線條。
3. 彎曲:表示彎曲、不直的狀态。
近義詞:河灣、河彎、河道。
反義詞:直道、直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