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励兵秣马的意思、励兵秣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励兵秣马的解释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郑穆公 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水浒传》第九四回:“ 山士奇 到 壶关 ,知 盖州 失守,料 宋 兵必来取关,日日励兵秣马,準备迎敌。” 明 陈子龙 《通敌·权宜疏》:“镇臣 刘云佐 与臣言,愿励兵秣马与敌驰角。”参见“ 厉兵秣马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励兵秣马"是汉语中常见的成语误写形式,其正确写法应为"厉兵秣马"。该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磨利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周密准备来增强实力,现多用于形容事前充分准备的积极状态。

从构词法分析,"厉"通"砺",指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指兵器;"秣"指喂牲口;"马"指战马。四字通过动宾结构并列,形成备战场景的完整意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列为常用军事类成语,并标注为书面语。

该成语在现代语言应用中呈现三个特征:其一,多用于商业竞争场景,如企业上市前的筹备工作;其二,常与"未雨绸缪"等成语构成并列使用;其三,在媒体报道中多用于体育赛事备战报道,例如《人民日报》在东京奥运会专题报道中,曾以"厉兵秣马待出征"为题描述运动员训练状态。

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该成语保留了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厉""秣"二字从名词转化为动词的用法,是研究先秦汉语语法的重要例证。商务印书馆《成语源流大词典》则考证其演变过程,指出宋代文人开始将其引申用于非军事领域的准备工作。

网络扩展解释

“励兵秣马”是一个古代成语,主要用于形容军队备战时的充分准备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磨利兵器、喂饱战马,为战斗做好全面准备,引申为提前进行周密部署或积极备战的行为。

二、出处与典故

三、用法与例句

  1. 军事备战
    《水浒传》第九十四回:“山士奇到壶关,知盖州失守,料宋兵必来取关,日日励兵秣马,准备迎敌。”
  2. 引申为其他准备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于是啸聚义师,励兵秣马,天戈直指,将以澄清天下也哉?”(比喻为理想积极筹备)

四、近义词与辨析

五、现代应用

现多用于商业竞争、考试备战等场景,例如:“公司为新产品上市励兵秣马,提前培训团队并备足库存。”(参考、9中的扩展含义)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查阅《左传》《水浒传》原文,或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凡达奥远摆张榜募北苑不知贵贱残俸惨祸褫气逮及大课悼叹订户顶视图顿刻恩逾慈母繁并放羊飞羉赴水改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固获虾蟆给事汉厫弘彰葭思惊惴金丝猴九鳸棘垣决平具叙扣头宽慢窾贫来命累人亮灼灼利患利己蟠龙踞虎乾热起令圈盘腿拳挚赏劝神晤史功室妾霜威属相诵谏竦身天棚韦絮蜼彝温情蜜意硝化枭俊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