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禦覽》卷九一六引 南朝 宋 範泰 《鸾鳥詩》序:“昔 罽賓 王結罝 峻祁之山 ,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緻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逾戚,三年不鳴。夫人曰:‘聞鳥見其類而後鳴,何不縣鏡以映之!’王從言。鸞覩影感契,慨焉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絶。”後即以“鸞鏡”指妝鏡。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龍飆去去無消息,鸞鏡朝朝減容色。” 明 唐順之 《銅雀台》詩之二:“鸞鏡時猶照,蛾眉歲不同。” 歐陽予倩 《木蘭從軍》第二十場:“許多年在戰場不親鸾鏡,今日裡回家來舊課重溫。”
“鸾鏡”是古代文學中常見的意象,其含義和象征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鸾鏡”指古代裝飾鸾鳥圖案的妝鏡,多用于女子梳妝。其名稱源于《太平禦覽》引用的南朝典故:罽賓王捕獲一隻鸾鳥,三年不鳴,後懸挂鏡子使其見影,鸾鳥悲鳴而亡。自此“鸾鏡”成為妝鏡的代稱。
在古典詩詞中,“鸾鏡”不僅是梳妝工具,更是情感載體。例如:
部分文獻提到鸾鏡為銅鏡,飾有鸾紋,但具體形制無詳細記載。其文化内涵更側重于文學隱喻,而非實物特征。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詩詞用例或曆史文物中的鸾鏡形象,可進一步查閱《太平禦覽》或唐代詩詞集。
《鸾鏡》這個詞是指傳統文化中的一種鏡子。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個部分。
以“鸾”為例,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鳥”部首,右邊是“侖”部首。
根據部首“鳥”,我們可以知道“鸾”的本義是一種神話中的鳥類,通常有美麗的外表。而“侖”部首則表示有關人物的含義。
那麼“鏡”的部首是什麼呢?它由“钅”和“竟”兩個部分組成。
部首“钅”表示這個字與金或者與針有關。所以,“鏡”這個字應該和金屬制作或者和針有關。
而“竟”的部首表示和境界、完至相關。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鸾鏡”這個詞的意思應該是一個由金屬制成,具有完美美麗外觀的鏡子。
關于這個詞的來源,我們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鸾鏡是皇族貴族們愛不釋手的物品,因為它代表了高貴和美麗。
在繁體中,鸾鏡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隻是字形變得更加優美。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鸾鏡的寫法可能和現在有所不同,但是整體的意思和形狀應該是相似的。
以下是一些使用“鸾鏡”這個詞的例句:
1. 她照着鸾鏡,整理出美麗的發型。
2. 這面鸾鏡是我家祖傳的寶物。
除了“鸾鏡”這個詞外,我們還可以使用以下組詞:
1. 鸾琴:指一種精緻的樂器。
2. 鏡子:指一種反射光線的物品。
鸾鏡的近義詞是鸾翠,反義詞是羸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