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桑樹的根。可作中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桑》:“古《本草》言桑根見地上者名馬額,有毒6*殺人;旁行出土者,名伏蛇,亦有毒,而治心痛。”
(2).蜻蛉的别名。《爾雅·釋蟲》“虰蛵負勞” 清 郝懿行 義疏:“蛉,蜻蛉也,一名桑根。”
(3).蛇名。參見“ 桑根蛇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桑根漢語 快速查詢。
桑根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植物學定義
桑根是桑科植物桑樹(學名:Morus alba L.)的幹燥根,呈圓柱形,直徑約2-4厘米,外皮黃褐色,質地堅韌,斷面可見白色纖維狀皮部和淡棕色木部。
其他引申含義
性味歸經
味微苦、甘,性寒,歸肝經。
主要功效
用法與禁忌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桑根分“馬額”(地表根,有毒)與“伏蛇”(旁生地下根,可治心痛),提示需區分入藥部位。
“桑根”主要指桑樹的根莖,是傳統中藥的重要原料,具多重藥用功能;次要含義涉及昆蟲與蛇類别名,但現代應用較少。需注意其藥性偏寒,使用前建議咨詢中醫師。
桑根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sāng gēn。
桑根的拆分部首為木和艹,總筆畫數為10。
桑根的來源是古代的植物名稱,指的是桑樹根部。
桑根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桑根。
古時候漢字中的桑根寫作"桒根",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桑根的例句:
一些與桑根相關的組詞包括:桑根茶、桑根紙、桑樹根等。
近義詞:桑根的近義詞主要是桑黨,意思都指桑根。
反義詞:桑根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