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金的意思、頒金的詳細解釋
頒金的解釋
戰國 秦 商鞅 變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于是頒布新法,令行于民。事見《史記·商君列傳》。後因以“頒金”作為懸賞以取信于民的典故。《舊唐書·李密傳》:“危急則勳賞懸授,克定則絲綸不行,異 商鞅 之頒金,同 項王 之刓印。”
詞語分解
- 頒的解釋 頒 (頒) ā 發下:頒發。頒布。頒賞。頒示。頒行。 古同“班”、“斑”,頭發花白。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金的解釋 金 ī 一種化學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黃赤色,質軟:黃金。金子。金筆。 金一類的,具有光澤、延展性,容易傳熱和導電的固體的通稱(汞除外)。:金屬。五金(舊指金銀銅鐵錫)。合金(兩種或多種金屬混合而
網絡擴展解釋
“頒金”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文化場景區分:
一、曆史典故中的“頒金”
源自戰國時期商鞅變法典故。商鞅為推行新法,在國都南門立三丈木樁,承諾将木樁移至北門者賞十金,後加至五十金。有人照做後,商鞅如數賞金以取信于民(《史記·商君列傳》)。後世以此典故代指“通過懸賞建立公信力”的行為。
二、滿族傳統節日名稱
“頒金節”是滿語“頒金紮蘭”的音譯:
- 語義:“頒金”對應滿語“banjin”,意為“誕生”“生機勃勃”;“紮蘭”即“節日”。
- 起源:1635年農曆十月十三,清太宗皇太極正式将族名定為“滿洲”(即滿族),後人為紀念這一事件,将每年此日定為頒金節,舉行慶祝活動。
補充說明
兩個含義雖同詞但無直接關聯:前者是漢語典故,後者是滿語音譯。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指向,例如涉及民族文化時多指節日,讨論曆史策略時則指向商鞅典故。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頒金》這個詞表示授予金獎或金牌的意思。它可以拆分為“頒”和“金”兩個部分。部首“頒”在字典中屬于“頁”部,而部首“金”則屬于“金”部。根據筆畫順序,字形“頒”包含六個筆畫,而字形“金”則包含四個筆畫。
這個詞來源于漢語,用來描述将金質獎品或金牌授予人或團體的行為。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頒金」。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使用的是類似于繁體字的字形,如「頒」代表頒發的意思,而「金」則表示金質的物品。
下面是一個例句:“比賽結束後,主持人将頒金儀式進行得莊重而莊重。”
除了“頒金”,還可以使用詞語“授予金獎”作為近義詞。反義詞方面,可以使用詞語“收回金獎”。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