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尺牍,書信。 唐 馮贽 《雲仙雜記·日用鬥面為糊以供緘封》:“ 順宗 時, 劉禹錫 幹預大權,門吏接書尺日數千。”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寄竹溪》詞:“書尺裡,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長。”
(2).文具名。即書鎮。 明 朱之蕃 有《書尺》詩。參見“ 書鎮 ”。
書尺在漢語中主要包含兩層含義:
書信的代稱
古代書寫材料多用絹帛,長度約為一尺,稱為“尺素”,後演變為書信的别稱。宋代陸遊《秋雨》詩“書尺屢通懷袖問”即指書信往來。
書寫工具的組合指代
“書”指書寫動作或文字,“尺”既可指測量工具,也可引申為規範。二者結合可代指書寫載體或文房用具,如明代《字彙》釋“尺”為“牍簡”,強調其與文字記錄的關系。
語義演變
漢代簡牍制度規定官方文書用一尺簡,促成了“書尺”與公文的關聯。唐宋詩詞中逐漸脫離實用功能,成為文學意象,如辛棄疾“書尺裡,但平安二字”以尺牍寄情。
權威參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書尺”标注為曆史詞彙,釋義側重其書信功能。
“書尺”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尺牍、書信
指古代的書信或文書。該用法在唐代文獻中已有記載,如《雲仙雜記》提到劉禹錫的門吏每日收到大量“書尺”(即書信)。宋代劉克莊的詞作《沁園春·寄竹溪》中也有“書尺裡,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長”的描述。
文具名(書鎮)
指用于壓紙或書籍的文具,即“書鎮”。明代朱之蕃曾以《書尺》為題作詩,可能與此用途相關。
“書尺”既可指代書信(尤其古代用法),也可表示文具書鎮。其詞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更多例證可參考古典文獻及詩詞作品。
奧援有靈北首參并曹社出力帝鄉遞盞董役凡識梵樹鷎鵖哽恧公葬垢玩詭歹過抱扢紮還制華京黃漲阛闾滑石奸蘭勦滅救燎助薪九靈積邪來煞連绻令材漏脯充饑鑼槌鳴世弭櫂磨蹭末卷貧苦劈帳譜制喬清秀起道秋卷卻立三回九轉叁天兩地神羊兒失俦石将軍飾中曙然台相頭頰頹壖土杏違患香客響寇崄峭廞廢